程天縱:華人企業如何做大做強迎接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2日 14:45 新浪財經 | |||||||||
第三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峰會于2005年11月12-13日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隆重舉行。本次活 動由遠見中國傳媒集團、《遠見》、美國百人會主辦。《東方企業家》、上海遠見廣告有限公司承辦。新浪財經獨家圖文直播,以下為華人企業如何扮演產業顛覆的力量的對話中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程天縱發言觀點: 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程天縱:很感謝有這個機會,我沒有在華人企業工作,我在德州
全球化可以分成三個步驟,第一個是國際化,當一個企業在自己本國之內做強做大以后勢必要走出國外到全球市場,這個時候通常是銷售先行,然后把產品賣到全世界,第一階段叫國際化,第二階段叫跨國化,簡單的講就是多國籍,是因為要把生產制造基地開始外移,形成多國籍的跨國企業,通常選址的因素有四個,一個是降低生產成本,接近市場,接近原材料,接近技術。第三個階段叫做泛國化,企業由跨國公司發展成泛國公司,依據企業的產品及行業不同,有以下三種模式,資源模式,自治模式,事業部模式。資源模式就是把資源的分配和市場同比例的分配,或是把投資同比例的分配,不會造成在中國做得很大的生意,但是在中國的投資是零,或者在中國的資源幾乎是零,這種情況不會發生,第二個叫做自治模式,事業部通常負責條條,塊塊是一個成本中心,很多企業把它倒過來,也就是塊塊是利潤中心,事業部變成供應產品的供應部所以變成一個成本中心,這個情況最近在TCL也有了一個重整,現在的布局也反過來了。第三種模式是事業部模式,跨國公司有很多的事業部,事業部的總部移到最靠近市場和技術的地方,比如飛利浦公司最近把它手機的總部搬到香港。 第二個改變產業的定義,各位知道在美國19世紀初期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公司叫美國太平洋鐵道公司,那個時候幾乎是全國最大的公司,而且從中國雇了很多的工人,但是現在這個公司現在變得非常小,因為他們當時把自己企業的產業定義在我們是一個鐵道企業,我們是鐵道產業,所以當公路開始大量的蓋,當航空開始大量發展的時候,他們沒有辦法與時俱進,他們應該定義他們的產業為運輸產業和鐵道產業,第二個例子像好萊塢的舞臺劇,現在電影出來了,現在互聯網出來了,所以舞臺劇變成了三類的小角色。在89年的時候,當時我協助一個公司做了一個策略規劃,他們要進入PC業,做連接器做模具的進入PC業有一點不太可能,其實PC里面主要的技術都在芯片,在半導體,這個拿掉以后剩下都是機械,PC業不是電子業,PC業是半導體加機械業,事實上也證明了他做到了這一點。這個月20號臺北101要舉行登高比賽,在6號舉辦的一個熱身賽,特別邀請了五位高手來參加,消防隊員跑第一,倒退跑的跑第三,金牌選手跑第三,改變游戲規則所有的名次就錯亂了,各位也聽說過帆船比賽,只要所有情況都一致的時候,走的路線都一致的時候,那么第一永遠是第一,第二永遠追不上第一,所以在帆船比賽里面要超越第一就要改變路線。 最后就是改變商業模式,一個計算機產業并不是只有像惠普,并不是只有像IBM、戴爾,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公司和企業,分別在這個圖上占據了不同的地位和角色,只有全部控的時候,整個產業的利益才會變大,而且整個產業的發展才會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