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送得越多,股價跌得越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1日 09:24 中國經濟時報 | |||||||||
——與寶鋼股份獨立董事單偉建先生商榷 財經時評本報記者 張煒 寶鋼股份獨立董事單偉建就股改發表的看法,再次受到各方輿論的“圍剿”。特別是其“送得越多,股價就跌得越多”的觀點,與廣大投資者的愿望完全相悖。在投資者看來,
截至11月7日,滬深兩市1381家上市公司中,參與或者宣布參與股改的公司共有243家。其中,中小板塊公司全部進行了股改。以11月7日收盤價計算,所有參與股改公司的總市值合計7082.45億元,占當日滬深兩市總市值的22.34%。從數字上看,股改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但是由于股改后的G股大量出現貼權,上證指數也于1100點左右低迷不振,反思股改及股改方法的聲音開始出現。曾在前期多次撰文反對股改送股的單偉建,又于近日撰文《寶鋼股價大跌,股改代價巨大且毫無必要》。 從文章標題看,就已清楚這位寶鋼股份獨立董事的觀點。讓投資者大開眼界的,是單偉建與眾不同的股價跌幅計算方法。他指出,“7月22日是寶鋼股改股權登記日。當時股價為每股5.14元。時至今日2005年10月27日,股價已經跌到每股3.89元,跌幅超過24%。”實際上,G寶鋼的股價并沒有跌得那么多。市場普遍將自然除權因素計入,交易所也沒有把G股自然除權的首日漲跌計入指數。G寶鋼10月27日收盤3.89元,復權后得出其股改后下跌了7.67%。倘若按照單偉建對股改后不計自然除權因素的漲跌來理解,確實會“送得越多,股價就跌得越多”。如果某公司10送10,自然除權后由10元跌至5元,目前的市場將其理解為復權后正好持平,而按單偉建對G寶鋼跌幅的計算方法,下跌幅度高達50%。 G寶鋼的下跌不是無緣無故,與投資者對其業績的預期有關。11月9日披露的雷曼兄弟首席策略分析師科林·杰恩斯的報告稱,按照鋼鐵行業目前的運行態勢,今明兩年將是產能集中釋放的時期,盡管新鋼釩火爆、武鋼、寶鋼等個股的市盈率都不到10倍,但明年它們的業績預計會下降70%-80%。可惜,單偉建雖認為“鋼鐵股受利潤下滑預期的影響而普遍疲軟”,但他的結論也與眾不同。他在文章中指出:“寶鋼的業績是否不佳呢?更不是。” 其實,股改后的股價走勢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股改對價補償是否足夠。股改是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博弈,且股改方案都將經過分類表決通過,這似乎可以肯定通過的方案不存在對價不足的“后遺癥”。可實際情況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在股東大會的表決結果上,違心的、不負責任的或被大股東“公關”的贊成票不是沒有,更多的沉默者選擇了“用腳投票”。二是股改公司業績走勢預期的影響。G韶鋼是單偉建文章中為之“鳴冤”的另一家鋼鐵上市公司。單偉建稱,“韶鋼8月16日完成股改,至今已經跌了41.8%,跌幅為所有鋼鐵股之最。”事實上,是什么導致了G韶鋼的股價下跌呢?首先,還是跌幅計算方法的差異,復權計算G韶鋼只是下跌21.38%。其次,股價下跌與季報業績滑坡有關。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銳減53.23%的報告公布后,G韶鋼由8月29日的3元一路跌至11月8日收盤的2.4元。 以10送3為中軸的送股對價式股改仍在進行中,但市場普遍認為對價水平有待提高。雷曼兄弟報告稱,如果要把市場維持在1200點的水平,股權分置改革10送3股的平均對價水平是不夠的,尤其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要維持這個水平應該是10送5股,而不是10送3股。做不到這一點,股價就會齊跌。深圳證交所總經理張育軍日前也提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價水平應該在穩定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從對價依據上看,股改公司普遍采用成熟市場的市盈率法,將股改后的A股市盈率與美國股市和香港股市接軌。但正如國資委產權局有關負責人曾經指出的,確定對價水平需要參考流通股股東首次認購成本、歷次增發配股成本以及股價等因素。不少股改公司只顧市盈率接軌,避而不談非流通股股東與流通股股東認購成本的差異。只有那些重組溢價入殼的才強調認購成本,希望借此推出低對價方案。作家周梅森對金豐投資10送3.2的股改方案公開說“不”,因為他認為金豐投資流通股股東的持股成本是非流通股股東的3倍以上,從公平角度,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10送10都是正常的。 單偉建“送得越多,股價就跌得越多”的觀點,與身為流通股股東的周梅森的要求對立。當然,大部分投資者清楚單偉建為寶鋼股改叫冤的動機。他之所以接連對股改大放厥詞,恐怕還是“屁股指揮腦袋”的問題。單偉建發表文章是以寶鋼股份獨立董事的身份,但屁股畢竟坐在新橋投資的位置上,心里想著的卻是新橋投資入股深發展的利益。 所以說,如果你代表大股東利益,很可能贊同單偉建的觀點。如果你是流通股股東,肯定要求送得更多,那樣才會補償得更多,股市才有可能走得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