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一個在校學生不足700人,高考上線人數連續多年為零,在當時的延安市26所高中里成績排名倒數第一、第二位的學校,面臨被淘汰的境地。是生存還是死亡?寶塔區委、區政府決定對這個落后的第四中學進行“四制”改革試點,全市公開招聘校長,并對校長任期提出了明確要求。
畢業于延安大學的劉向峰,盡管時年只有33歲,但卻已有多年的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
。他憑借實力,力挫群雄,競得瀕臨絕境的四中校長席位。
力推教育改革
1996年8月,劉向峰上任之初,針對學校當時教學質量低、教師隊伍混亂、基礎設施落后等實際情況,他首先取得區委、區政府的支持,然后便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深化“四制”(所謂的“四制”,即校長責任制、教師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和結構工資制)改革,加強教師隊體建設,不斷強化“雙常規”(即常規管理和常規教學)工作,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切實加強民主管理,全面推行校務公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力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
為推行“四制”改革教育,劉向峰上任后,經他提名,學校對幾名副校長進行聘任,并充分挖掘現有教師潛力的同時,多方爭取市、區給予合理政策,先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100多名骨干教師,使學校專任教師大學本科學歷達到了100%。由于四制改革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分配模式,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全校教師的積極性,在教職工中很快形成了“爭、學、比、趕、超”的喜人局面。
同時,為形成長效機制,在劉向峰的倡導下,學校先后出臺了《教師工作管理制度》、《教研組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和《教師教學信息反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與主抓教師管理工作同步進行的,還有學生的素質教育。學校通過以養成教育為重要途徑,堅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傳統教育、法制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長期開展演講比賽、辯論會、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素質教育真正成為促進學校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內在動力。
改革成績斐然
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1997年,該校首次突破了高考上線人數為零的目標,上省線人數達到9人。
盡管只有9人,但對四中的全校師生來說,卻是一個莫大的安慰,更是一個巨大的鼓勵。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劉向峰的帶領下,寶塔區四中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后,便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向名校走近。
2003年,延安第四中學迎來了一個金黃的收獲季節,一類本科上線人數達到120人,二類本科上線人數突破200人,創歷史最高水平。同年7月,該校順利通過陜西省教育廳驗收,被批準為省級重點中學。
如今,該校的軟件建設與9年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硬件建設也是跨越了一個大大的臺階。
目前,該校新建起教學樓一幢,實驗樓一幢,綜合辦公樓一幢,教師住宅樓一幢和學生公寓樓兩幢,學校建設面積達到24046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達到2358平方米,操場面積2980平方米。學校現在教學班70個,學生4352人,教職工244人,其中高級教師45人,一級教師80人,二級及其以下教師98人,研究生學歷6人。教師隊伍中先后有135人次獲得國家、省、市、區級獎勵。
《市場報》 (2005年11月09日 第十六版)
作者:本報實習記者 石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