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和平)昨天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公布了國內首份《中國金融穩定報告》,該報告將與《中國人民銀行年報》、《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共同成為央行對外發布的三大重要報告,今后每年定期發布。在該報告中明確了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中存在的風險,表示未來要建立金融穩定指標體系和早期風險預警體系,從而應對不同類型、范圍和程度的金融風險快速反應。
金融穩定并非“零倒閉”
在昨天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明確指出,金融穩定并不追求金融機構的“零倒閉”,而是要建立一個能使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被淘汰出局的機制,加強市場約束,防范道德風險。
此前,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曾在公開場合指出,境況不佳的金融機構目前對中國的金融穩定構成威脅,因此必須建立一種機制,將這類金融機構淘汰出局。據悉,目前中國還沒有金融機構關閉或破產的機制。現在金融機構退出市場的方式主要是行政性關閉,而不是市場化的破產方式。但是,這種關閉方式往往助長道德風險,或導致金融機構依賴政府進行干預或援救,讓政府承擔了過大的責任。而關閉差的金融機構的最好方式是在金融機構的資產變成負值之前就把它關閉掉,或兼并掉。
儲蓄集中危及金融安全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在世界各國當中名列前茅。據統計,今年前9個月,我國城鄉居民已經增加存款1.68萬億元,居民儲蓄率已高達46%。而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比率一般在20%以下,并在近年來呈現遞減趨勢。而高儲蓄也造成了銀行風險過于集中的現狀。
對此,昨天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要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以資本市場改革為契機,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優化金融結構,促進直接融資發展,適當分流銀行儲蓄,緩解銀行風險過于集中的壓力。
央行將建立風險預警體系
在昨天發布的首份《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央行表示要建立金融穩定指標體系和早期風險預警體系,完善金融系統脆弱性的監測和評估方法,密切跟蹤跨行業、跨市場和跨地區金融風險,制定應對各種金融突發事件的預案,建立應對不同類型、范圍和程度的金融風險的快速反應機制。
據了解,20世紀90年代以來,墨西哥、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俄羅斯、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家相繼出現金融動蕩,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有的甚至引發政治和社會危機。也正因為此,各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日益重視金融風險的評估和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建設,著力提高防范金融風險、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為了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穩定理論框架,央行開始撰寫并發布了反映國內金融風險狀況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J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