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國產啤酒甲醛超標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面對國內消費者要討說法,韓國緊急召回中國啤酒,日本要求徹查中國啤酒的窘境,國內權威部門出面澄清,說大部分廠家已用PVPP等其他先進啤酒生產工藝取代了甲醛工藝。至于為什么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廠家?權威部門的回答是,因為目前我國還沒有發酵型酒類的質量執行標準,相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相應的標準。
這樣的回答讓我很困惑:為什么總是出了事后,相關部門才稱要盡快制定相應的標準呢?
在這個法制日益健全的時代,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各類標準里,但假冒偽劣、人情分等現象仍屢禁不絕,標準形同虛設。只有在“出事”之后,我們才被告知,原來哪兒沒有按照標準執行,且各家都有各家的說法,公眾更是難辨真假。
在面對諸如啤酒事件時,我們遇到的困惑,一方面是太多標準的缺失,遇到問題時無標可依,這需要新標準的不斷制定;一方面是對制定的“標準”要求不高,各種情況考慮不周密,出現標準空白,或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標準仍大行其道。
現在,幾乎每個行業都有好幾套標準,企業有企業標準,行業有行業標準,國家有國家標準,國際上有國際標準,我們究竟按照哪套標準去執行?這是其一。二是如何嚴格執行這套標準,誰是執行標準的主體?目前的情況是,出了事,相關部門就會提醒消費者多留心、多注意,這個專家告訴你些許竅門,那個業內人士介紹鑒別真偽的方法。在中國做一個消費者真的挺難,因為你必須什么都要懂,必須用名目繁多的標準去衡量每每件事物,你活得越來越不安心。
那么,那些掌握“標準”的部門為什么就不能在沒出事前制定嚴格的“標準”并嚴格執行呢?
。ㄐ畔碓矗簩幭氖°y川市商務之窗地方商務之窗)
。ㄐ畔碓矗簩幭纳虅罩暗胤缴虅罩埃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