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只能喂豬的紅薯,沾上廣豐鎮世堂、白云淀粉等企業的加工“魔力”,立即變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鄱陽湖中的小龍蝦,游進鄱陽遠洋水產、余干全阜等企業的生產線,馬上身價倍增暢銷海內外。近年來,隨著一個個農產品加工產業群的崛起,上饒市農產品加工業迅速成長為市域經濟支柱產業。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農產品供應從短缺時代邁向結構性剩余階段,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該市農產品也出現了日益突出的“賣難”現象,農民收入徘徊不前。在一片“賣難”聲中,橫峰縣司鋪鄉農民卻成了例外。他們種植的黃瓜,面
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收入節節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背后,有一個蔬菜加工企業——橫峰峰饒食品有限公司。廣豐縣五都鎮農民也是例外,他們的背后,是鎮世堂、白云淀粉兩家大型紅薯加工企業。兩個“例外”令人深思。該市各級敏銳地感覺到,農產品的出路在加工,破解農產品賣難、農民增收難,必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經過深入的調查分析,2002年初,該市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的決定》,把上饒定位為沿海發達城市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我市從政策、資金、稅收、環境等各方面為農產品加工業開“綠燈”,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專項資金,同時整合老建扶貧、農業開發、以工代賑等項目資金,集中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同時,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到2004年底,全市獲綠標95個,位居全省第一,獲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22件。萬年縣依托“萬年貢”的品牌優勢,聯合縣內19家糧食加工企業,統一質量標準,統一使用“萬年貢”品牌,不僅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而且市場競爭力大為增強。經過幾年精心培育,目前全市有農產品加工企業735家,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從2001年的40家增加到去年的159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3.4億元,占全部農產品加工產值的70%左右。龍頭帶動催生了眾多企業跟進的“羊群效應”,進而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以德興異VC鈉、萬年貢米、弋陽大禾米為代表,形成了年產值20多億元的糧食加工企業群;以鄱陽遠洋漁業、鉛山和華烤鰻為代表,形成了年出口創匯近3000萬美元的特種水產出口加工企業群;以鉛山騰馬、德興綠野為代表,形成了年銷售收入近20億元的林產品加工企業群;以婺源大鄣山、德興紅花茶油為代表,形成了年產值近10億元的綠色食品企業群。四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群創造的產值,占全部農產品加工產值的80%以上。一個個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的崛起,促進了該市農業結構的調整。在水產品加工企業群的帶動下,形成了濱湖三縣為主的特種水產產業帶,水面養殖面積70萬畝,占全市的76.3%,水產品產量18.7萬多噸,占全市的70%;在糧食加工企業群的帶動下,形成了以平原和丘陵地為主的優質糧食產業帶,濱湖三縣糧食產量占全市的一半;在林產品加工企業群的帶動下,形成了以山區縣市為主的毛竹產業帶和油茶產業帶,構成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共進態勢,引領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闊步前進。
(信息來源:江西商務之窗地方商務之窗)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