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桂林七月二十六日電 題:中國步入世界旅游大循環體系
——記世界旅游組織陽朔觀測點奠基儀式
中新社記者劉桂陽
在陽朔碧蓮峰的摩崖石刻上,有一首詩的最后兩句是這樣寫的:“無從學得王維手,畫取千山萬壑歸。”在今天下午舉行的世界旅游組織中國社區旅游陽朔觀測點和中山大學陽朔社區旅游研究基地的奠基儀式上,陽朔人終于可以這樣說:“可以學得王維手,畫取千山萬壑歸。”因為陽朔旅游已經開始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將陽朔旅游的所有信息,進行歸納、梳理,最后匯入世界旅游的信息大平臺,展示在全世界旅游者面前。
世界旅游組織中國社區旅游陽朔觀測點設于漓江最美麗的支流——遇龍河畔,這里風景秀麗,生態環境令人陶醉。許多外國旅游者一來到這里,就被這里的風光完全迷住了,一個叫阿卡的荷蘭人,在這里開了一個荷蘭餐館,生意異常火爆。
今天下午,遇龍河畔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從七里八鄉趕來的遇龍河畔的陽朔父老鄉親,身著節日盛裝,迎接海內外客人。在歡迎人群中,有幾個來自澳大利亞、俄羅斯、荷蘭的姑娘,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們用熟練的中國話說:“我是中國人,我是陽朔人!歡迎你們來到陽朔。”引得世界旅游組織亞太地區主任徐京先生不時地停下腳步,與她們交談幾句。下午二點三十分,世界旅游組織中國社區旅游陽朔觀測點奠基儀式正式開始,世界旅游組織的官員與廣西和桂林地方官員以及中國學者,一齊揮動鐵鍬,為世界旅游組織在中國的第一個旅游觀測點奠基。此刻艷陽高照,微風徐徐,竹林掩映下的奠基點,顯得風姿綽約。
中山大學著名學者保繼剛教授在奠基儀式結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桂林是中國的旅游符號之一,是中國現代旅游業發展過程的縮影,陽朔是一個詩境家園,是中國開展社區旅游最早,也是最有成效的典型社區。在這里設立世界旅游組織中國社區旅游觀測點,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歷史記住了這一刻,二00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世界旅游組織第一個中國社區旅游觀測點開始興建,中國開始納入世界旅游組織旅游大循環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