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趙春
閑暇時與幾位朋友出去玩,鉆進(jìn)了一家娛樂城才想起還沒看清它的名字,問一位服務(wù)員,小女孩呵呵一笑:“我們這里的名字是‘江湖娛樂’。”一個頗有意思的名字,讓幾個朋友頓時來了談資,有的說“原來這里是黑道的地盤,一聽名字就聽得出”;有的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看來今天免不了多掏票子了。”還有一位朋友更絕:“小姑娘,叫你們金
老板過來,大家認(rèn)識認(rèn)識。”“我們老板不姓金。”“這就怪了,金庸不是你們這兒的老板嗎?”一語既出,令人絕倒。江湖,往往讓人或想起黑道,或想起金庸,或什么都想不起,只感覺到了水鄉(xiāng)———江水,湖水,以前不是有一句廣告詞說“絕非江水湖水”嗎?當(dāng)時還覺得這話挺貶低江水、湖水的,可后來看了電視上關(guān)于水污染的報道,才知道原來適合人飲的水中,果然是不包括大多數(shù)江水湖水的。“江湖”最早的說法,大概就是莊子的那句“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后來金庸的作品,大都是按照這個框架敘事的,故事的結(jié)局十有八九是:男女主人公武功登峰造極,行俠仗義也功德圓滿,最終相忘于江湖,從此深居簡出。不過,這樣的故事編得多了,難免讓人生出雷同重復(fù)之感,覺得大俠都對“大隱”有著“大癮”,事實(shí)上,那些“相忘于江湖”者也并非“大隱”,不是有句話叫做“小隱于野,大隱于市”嗎?金庸群俠說到底只能算隱士里的初段水準(zhǔn)。
古龍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乍一聽倒挺有新意,實(shí)際上還是把江湖賣了,照他這么說,所有的言情片、肥皂劇、懸疑片甚至鬼片,都應(yīng)該算是武俠片了,因?yàn)閯≈卸加械氖侨寺铩J聦?shí)上,這里的江湖理解成社會,倒也不失貼切。依我看,江湖并非幾個人湊在一起,而是以“小我”的形式植根于每個人的心中,江湖即心,心即江湖,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方屬于自己的天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獨(dú)一無二的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指人難以擺脫小我的束縛;而真正的大俠,必定是從小我的江湖中實(shí)現(xiàn)大我精神,達(dá)到大我境界的人。
誰是大俠?達(dá)到大我境界的人,哪怕手無縛雞之力,都是大俠。
(子琦/編制)(來源:金羊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