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國際公約月底對華生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6日 10:16 北京日報 | |||||||||
國際國內航線旅客傷亡賠償相差14倍 本報訊 (記者 涂露芳) 昨天,記者從民航總局獲悉,國際民航組織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將于7月31日對中國生效,國際航空旅客傷亡賠償限額在航空公司免責的情況下提升至約13.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09萬元)。而目前國內航空旅客的傷亡賠償限額僅為7萬元人民幣,內外標準的強烈反差使民航相關法規面臨盡快修改的迫切需求。
《蒙特利爾公約》又稱《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是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在1999年通過的一項國際公約,以取代適用70多年的《華沙公約》。據介紹,《蒙特利爾公約》對國際航空運輸中的承運人賠償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旅客傷亡時,不論承運人是否有責任,只要損失不是索賠人一方或者第三人造成的,承運人的賠償限額增加到10萬特別提款權(按照公約簽署當日的貨幣換算標準,約13.5萬美元)。而此前,旅客傷亡的賠償限額為7.5萬美元。當旅客傷亡是由承運人責任造成時,旅客還可以要求得到超過10萬特別提款權的賠償。10萬特別提款權只是一個限額,實際損失低于10萬特別提款權的,根據旅客遭受到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另外,對于航班延誤造成損失的,每名旅客賠償限額為4150特別提款權(約5000美元)。行李賠償方面,則不再按照重量計算損失,每名旅客以1000特別提款權(約1350美元)為限。新公約在舉證責任上更加傾向于保護旅客,航空公司須承擔嚴格的舉證責任,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護。不過,該公約暫不適用于香港特別行政區。 《蒙特利爾公約》的生效使國際國內旅客賠償的雙重標準問題再度成為焦點。民航總局法規處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公約只是適用于國際航空運輸,國內航空旅客無法適用上述權限,至于民航法規會不會參照公約進行調整和修改,權限并不在民航總局。 實際上,國內民航法規對旅客傷亡賠償限額已經十多年未作調整。根據一九九三年《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賠償限額是7萬元。在大連空難、包頭空難的理賠過程中,這一理賠標準已經廣受爭議,法律專家紛紛呼吁根據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變化提升理賠限額。而航空公司在具體操作中,也突破了7萬元的上限,如大連空難每名旅客的賠償額達到20萬元,包頭空難賠償額也達到21.1萬元。 另外,根據1996年修訂的《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旅客的托運行李全部或部分損壞、丟失、賠償金額每公斤不超過人民幣50元。記者的一位同事已經兩次遭遇行李丟失和損壞的經歷,最終都只拿到200元賠償。近日,一對老年夫婦更是因金婚照片丟失將欲按公斤賠償的南航告上了法庭。 民航專家董念清指出,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包括大部分小國、窮國)的國內傷亡賠償限額都在2萬美元以上,我國應修改相關法律,適度提高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的賠償,使其逐漸接近國際航空旅客運輸的賠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