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跨國公司戰略調整對“走出去”的啟示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6日 08:53 商務部網站

  國際直接投資以跨國公司為主要載體,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走出去”戰略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戰略性選擇,研究國際直接投資的發展,分析跨國公司戰略調整的方向,有利于我們調整對策,掌握“走出去”發展的主動權。

  一、跨

  國公司的戰略調整

  當前,跨國公司把提高核心競爭力作為企業重組、精干主業、分離主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與技術改造的重要目標,在業務重組、管理變革和積極發展戰略聯盟等方面進行了戰略性調整。

  1.跨國公司的業務重組

  跨國公司的業務重組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仍方興未艾。近年來,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國制藥公司大都進行了不同規模的聯合、兼并、重組。葛蘭素與史必成、輝瑞與華納蘭博特、赫斯特與羅納、阿斯特拉與捷利康等超大規模的跨國制藥公司在重組中實現了優勢互補,突出了主業,強化了核心競爭力,在世界醫藥市場的分割中處于更加優勢的地位。美國的大型國際承包商核心競爭力突出,其管理經驗和技術先進,其多元化的經營主要體現在依托主業而開展的經營。

  2.跨國公司的產業調整

  跨國公司產業調整的基本方向是:從一般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從硬件產品轉向軟件產品和系統產品(解決方案)。20世紀90年代初期,通用電器公司(GE)率先進行產業調整,公司經營重心轉向服務業。GE目前的主要業務集中在制造、廣播、金融服務和其他生產服務等四大領域。1999年公司3/4的收入來自金融、信息和產品售后服務。在GE公司之后,一些美國企業和歐、日跨國公司也相繼進行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調整的基本方向就是轉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科技領域、服務領域,或者集中于生產制造的上游環節,專注于搞產品與技術研發和核心產品的制造。例如,德國的三大化工企業之一-赫斯特公司,它賣掉了盈利能力較低的化工產業,然后與羅納公司合并,集中發展生命科學產業。

  3.跨國公司之間的聯盟與合作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戰略聯盟己演變成為跨國公司普遍采用的發展模式,戰略聯盟形式也逐步從以國內聯盟為主轉向以國際聯盟為主。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建立國際聯盟作為它們長期占領或開拓國際市場、降低技術創新風險、提高國際環境適應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據不完全統計,僅20世紀80年代美國公司與歐洲公司建立的國際戰略聯盟就有2000多個;而發達國家跨國公司與新興工業化國家企業之間建立的國際戰略聯盟更是不勝枚舉,例如,荷蘭飛利浦公司自1985年以來已在我國建立了40家合資企業。

  4.跨國公司組織結構與管理方式的變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經營環境變化越來越快,這要求企業必須提高組織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跨國公司管理變革的基本思路就是減少組織層級、精簡人員、貼近顧客,塑造以創新為核心特征的企業文化,增強靈活性和適應性。

  二、

  

  “走出去”戰略的啟示

  1.

  各國投資環境的改善有利于“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近年來,跨國公司的對外投資活動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國政府競相以優惠政策吸引外資,貿易和投資壁壘大幅削減,全球和區域范圍的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跨國公司在國際范圍內轉移資源、擴張經營、全面開發市場已經非常便利。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表明,各國紛紛放寬投資限制,改善了吸收跨國直接投資的政策環境。在2001年,71個國家共變更了涉及FDI的法律法規208項,其中194項是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亞太地區占了43%)。另據《2003年世界投資報告》表明,在2002年70個國家所進行的248項改革中,有236項是有利于FDI的。亞洲是實行自由化最快的東道地區之一。越來越的國家,包括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國家,不僅把目光停留在對外資開放的水平上,而是采取了更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目標定位和促進戰略。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投資促進機構正在運用更多的資源來尋求新的投資者,并為現有的投資者提供越來越周到的服務。因此,當前整個國際投資環境是趨向利好的,特別是隨著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樹立,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歡迎中國去投資,對中國的“走出去”戰略持一種積極的態度。這一形勢已經同原來對中國的“排斥”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中國應當抓住機遇擴大境外投資,充分利用世界市場和資源發展自己。特別是在一些資源豐富的地區,更應通過擴大投資進入當地市場,以滿足國民經濟增長需要的資源。

  2.“走出去”的產業層次亟待提高

  《2003年世界投資報告》表明,世界最大的25家跨國公司(按海外資產排序)主要集中在電信、石油化工和汽車行業,我國在這些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仍有待提高。

  通過對近年來世界投資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發達國家在服務業方面的競爭力是非常明顯的。在吸收外資方面,發達國家以服務業為主,發展中國家則集中在制造業部門;在對外投資方面,發達國家服務業占據相當的比重,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相比之下,我國的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較低,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中國金融服務業、電信服務業以及運輸服務業任重而道遠。

  3.加快培育跨國公司,增強市場開拓能力

  通過對近年來的世界投資發展進行分析,我們深深感受到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對全球化生產的影響非常巨大。中國要參與全球化生產的分工與合作,在經濟全球化中掌握主動權,就需要加快培育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將有力地催生中國的跨國公司,加速中國跨國公司的成長壯大。目前,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數量太少,進入世界500強的只有幾家,而且總體實力也不夠強。《2003年世界投資報告》表明,在向海外輸出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FDI作用依然比貿易大:2002年跨國公司在全球的銷售額達18萬億美元,而全球的出口總額為8萬億美元。因此,加快培育跨國公司,增強對外投資能力,對于充分利用世界市場和世界資源,擴大出口具有重要的意義。國資高委在培育中國跨國公司過程中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并購中土集團以及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并購中國海外工程公司就是工程承包領域的大運作。

  4.企業自身結構的調整勢在必

  

  經濟全球化時代,在跨國公司的推動下,商品、資本、技術、信息等在全球范圍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動。市場的國際化導致競爭的國際化,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對經營環境的應變能力。這也同樣是中國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當前,兼并浪潮仍然席卷歐美,與70年代的兼并不同,這次兼并主要是基于公司的長遠的全球的經營戰略考慮,目的主要在于擴大規模,利用規模經濟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優勢互補;通過跨行業、產業的混合兼并,降低經營風險,避開貿易壁壘,開拓全球市場。戰略調整是跨國公司購并的基本原因,而企業購并則進一步推動了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和資產重組,加速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增加了跨國公司的力量,擴大了他們占有市場的份額,使得國際貿易格局更加不利于發展中國家。因此,“走出去”進行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要不斷根據國際經濟形勢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戰略調整,通過兼并、重組等提高核心競爭力。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并購IBM使聯想在個人電腦市場一躍成為全球第三。雙方業務互補性強,聯想在中國市場上擁有家喻戶曉的品牌、極高的市場占有率,而IBM具有全球PC的銷售網絡。聯想在PC營銷、服務上面具有獨到的經驗,而IBM在商用領域向來有高品質、高服務的聲譽。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完美匹配,使新聯想有協同效益,更具有競爭力,將使新聯想獲得世界級的產業規模。

  作者:寇魯林 中國土木集團公司

  商務部 研究院 《國際經濟合作》 2005年 第1期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文章類型: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