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紡企的選擇:對外直接投資浙江是紡織服裝出口的大省,紡織服裝是浙江第二大的出口商品,僅次于機電產品。尤其是在2004年第一季度,浙江的紡織服裝出口超過廣東,成為全國第一。2004年,全省紡織品出口203.8億美元,同比增長27.1%,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35%,占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1/5強。2005年1月1日起,原先對紡織品進口實行配額限制的發達國家按照WTO的紡織品服裝協議(ATC)取消了紡織品配額。雖然這意味著紡織服裝貿易向自由貿易回歸,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的紡織服裝出口將會有更廣闊的空間,但是由
于種種原因,發達國家勢必采取新的貿易壁壘來限制紡織服裝的自由貿易,貿易摩擦在所難免,紡織服裝出口的前景不容樂觀。為了在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保持并提高浙江紡織服裝的國際競爭力,浙江紡織服裝企業應該“走出去”,進行對外直接投資。
一、對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國內企業和國外很多人認為2005年配額取消將為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國內學術界的態度比較謹慎,國內多數學者則認為紡織服裝出口前景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樂觀。從目前世界上部分國家的反應來看,配額取消后紡織服裝貿易的摩擦可能進一步升級。歐盟和美國等發達國家,雖然已經失去紡織服裝生產的比較優勢,但是為了保護國內的就業,必然會采取種種措施來限制從我國的紡織服裝進口。作為應對措施,浙江的紡織服裝企業除了加強品牌建設和科研投入以加強新產品的開發以外還可以選擇對外直接投資。當前情況下,浙江紡織服裝企業到國外去直接投資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第一,浙江企業“走出去”,到國外去進行直接投資是必要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各種自由貿易區協定、優惠關稅安排所造成的對我國產品的歧視性使我國紡織服裝的價格優勢被貿易壁壘抵消。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國際經濟一體化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各種一體化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歐洲發達國家組成歐盟,美國和加拿大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日本先后同韓國、新加坡和東盟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且一體化的發展是動態的,歐盟從最初的六國擴展到2004年的25國,現在有準備吸收一些前蘇聯國家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在醞釀從原先美、加、墨三國發展成包括所有美洲國家的美洲自由貿易區。所有的一體化組織——不論是對外來產品實行統一關稅的關稅同盟,還是各國保留自己原有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自由貿易區——都對內部貿易提供優惠,不僅關稅要低于提供給WTO伙伴國的最惠國待遇,非關稅壁壘也低得多。與一體化組織內部企業的產品相比,我國產品在進入這些發達國家市場時,顯然處于劣勢地位,以出口方式進入已經不再是最佳選擇。
由于發達國家國內的紡織服裝企業及其員工擔心配額取消后,大量進口中國紡織服裝將會危機到自身的利益,所以他們對自己本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對從我國進口的紡織服裝產品采取限制措施。中國商務部網站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2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紡織服裝產品達23.8億美元,同比增長85.13%,對歐盟出口紡織品服裝合計27.7億美元,同比增長70.59%,2005年4月美國和歐美先后啟動針對中國紡織服裝的特殊保障措施,現在不需要其國內企業提出申請,單憑進口統計數據就可以啟動進口保護措施。發達國家還會進一步加強其他措施如反傾銷、勞工標準、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前景并不樂觀。
由于國內企業對配額取消后紡織品出口前景估計過于樂觀,紛紛擴大生產能力,還有一些新的企業進入該行業,紡織服裝業投資在2004年上半年曾一度出現過熱跡象。在國際市場需求量沒有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國內急劇膨脹的生產能力不可避免的將導致整個國際市場供給過剩,產品價格下降;原材料價格有可能上漲,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同時為日后發達國家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埋下了隱患。
入世以來,國內投資過于旺盛導致國內資源供應緊張,特別是能源成為限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隨著引進外資規模的擴大和國內企業的擴張,國內部分原材料供應日趨緊張,如煤炭、鐵礦等價格一路上揚就是很好的證明。近幾年各地政府處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盲目上馬大項目,結果導致工業用電非常緊張,有些地方甚至采取讓企業輪休的制度才能保證電力正常供應。能源問題將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能源價格也將與市場接軌,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使得勞動力供給具有無限彈性,但是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工資水平有逐步提高的趨勢,這將導致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方面的優勢逐步喪失,勞動密集型產業可能要逐步轉移到其他比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更低的發展中國家。紡織服裝產品恰恰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后必然要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
由于從我國進口的紡織服裝產品在其同類產品進口中的份額超過30%,歐盟已經宣布取消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普惠制待遇。在我國國內生產然后再出口到歐盟的紡織服裝產品不再享受普惠制優惠,我國產品的在歐盟市場的價格優勢被削弱。而歐盟對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產品提供比以往更為優惠的措施,甚至是零關稅。浙江企業可以通過對更不發達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再出口到歐盟,從而繼續享受普惠制優惠,而且還可以繞過歐盟對我國產品設置的貿易壁壘。
為了限制對歐美等國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增長過快,避免歐美國家單方面采取措施限制進口,避免導致貿易摩擦,我國政府已經啟動了紡織品出口自動許可證和紡織品出口關稅,并且調低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這些措施使紡織服裝出口手續更加繁瑣,并且直接提高了出口成本。服裝出口企業為了保證一定的利潤率,不得不提高出口價格,這樣既可以提高服裝產品的出口價格,減少被控傾銷的可能,又可以達到減少出口數量的目的。這一政策的效應正在顯現,對國內企業而言,單純依靠量的增長來擴大國際市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第二,浙江紡織服裝企業已經參與了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具備了直接投資的基礎,同時宏觀經濟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對外直接投資是可能的。這主要表現在:
1、浙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經過多年的資金積累,浙江服裝企業有了足夠的資金實力。浙江已經形成了國內最具實力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產生了眾多的國內知名品牌,特別是寧波的服裝品牌,如杉杉、雅戈爾等已經頗具規模。這些企業的自有資金較為充裕,部分企業已經上市,融資渠道暢通,可以較容易的籌集到對外直接投資所需的資金。
2、國內知名品牌的培養,為企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浙江紡織服裝企業比沿海其他地區的企業更懂得使用自有品牌,而不全是貼牌生產。以投資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對企業要求較高,堅持自有品牌的建設將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而不僅僅是可憐的一點加工費。名牌企業在生產、營銷管理上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這也可以移植到國外生產中。
3、和我國一樣,很多發展中國家對引進外資很感興趣,為外資企業的進入提供了各種優惠條件,投資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比如越南,其國內政策趨于穩定,政府辦事效率明顯提高。隨著我國外匯儲備水平的提高(2004年底突破6000億美元),我國政府也開始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到別的國家進行投資生產,商務部還制定了對外直接投資指南,引導企業到國外投資。
4、國內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原材料供給能力,企業海外工廠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如布料、鈕扣等產品可以由國內供應。這樣還可以帶動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出口,從而使企業能保證國外生產的成本優勢。
二、對外直接投資要考慮的問題
紡織服裝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是以市場導向為主,即到國外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更方便的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結合紡織品的勞動密集型特點,當前紡織服裝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宜考慮如下因素:
1、勞動力供應問題,投資的東道國既要有充裕的廉價勞動力,又要有必要的熟練勞動力,這是保證企業能夠正常生產并取得成本優勢的關鍵所在。因為紡織服裝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果不能保證很低的勞動力成本,就難以保證價格優勢。普惠制方案往往對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進口商品,只要符合原產地規則,就可以享受不受數量限制的免稅待遇,如歐盟2004年公布的新普惠制中規定,對從世界最不發達的50個國家進口的所有商品(除武器外)實行零關稅。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不僅勞動力價格低,而且還在對發達國家出口時還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所以浙江紡織服裝企業應該考慮到經濟發展水較低的國家進行投資。
2、要考慮東道國與目標市場之間是否有優惠的貿易安排,兩者之間的優惠貿易安排可以幫助企業國外工廠生產的產品順利進入目標國市場。同時還應考慮東道國與目標市場之間的原產地規則是否有利于企業帶動國內部分出口,因為國內廉價原材料是企業得以維持其低成本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如果原產地規則不利于帶動國內產品出口,則企業需要考查東道國的相關配套產業,這種情況下,只有當地配套產業發展良好,企業才能獲得生產所必須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
3、東道國的投資軟環境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特別是政府的政策及其穩定性和政府效率等問題。寬松穩定的政策往往可以降低企業跨國經營的政治風險,有利于企業利潤的匯出。高效廉潔的政府同樣有利于企業的經營,有利于企業把握商機。為了有效降低各種政治法律風險,適應當地的環境,可以考慮采取與東道國企業合資的方式進入,待時機成熟再采取獨資方式。
4、東道國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也非常重要,如泰國政府對紡織業特別支持,對進口原料及有關化學原料制定了優惠稅率。泰國的投資促進委員會把全國分為三個投資區,享受不同的項目和優惠待遇,在第三區的企業可以免交機械進口稅,面所得稅8年,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進口原料可以免進口關稅5年。同樣越南也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很優惠的政策,如規定外商在出口加工區內的企業,10年免征所得稅,出口產品免征出口稅等等。這些優惠政策有助于外資企業在當地生產再出口到發達國家,所以浙江紡織服裝企業在選擇投資東道國時應考慮到稅收優惠可能帶來的額外受益。
。ㄐ畔碓矗厚v迪拜總領館經商室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