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1 聯合早報
從某種角度來講,生意是一種情誼,只是尺度和距離的問題;生意也是一種圈子,它可以是一個高球場,一家餐廳或一個酒吧,當然更可以是聚集了新一代中國商界新秀的EMBA俱樂部。
EMBA(高層主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在中國的商業圈,是個時髦而火熱的名詞,中國的媒體常用“商界精英”來形容這批年齡在35歲至50多歲不等,活躍在各個領域,在思維上也比較接近國際市場,同時畢業于北大、清華、中歐、長江等多所著名學府的EMBA、MBA畢業生等等。
到新加坡來參加“中國CEO商務萬里行獅城峰會”的十多位中國EMBA俱樂部成員中,這次增添了一些除北京、上海之外的第二線省市,例如南昌、煙臺、武漢的企業家等等。
已有1000多會員的EMBA俱樂部發起人許暉認為,沿海城市已經成為外資的熱點,具有良好素質的中部城市更有發展的空間。
要跟上潮流
“這是我們第三次到新加坡,除了同新加坡政府機構、新交所、投資銀行、證券機構溝通交流之外,團員們也嘗試從另外一個方式接觸新加坡。例如坐游艇、參觀海濱別墅、品嘗法國紅酒等等,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企業家要同世界融合,不單在做生意、掌握現代科技、把握市場節拍上要跟得上潮流,在生活方式和消費品味上也不能落后于時代,否則在世界級的舞臺上,別人不會將你看作是其中的一員。”
他繼續說,中國不少企業家還是屬于埋頭苦干的一群,眼光多放在中國市場。現在有機會到新加坡,這個融合了東西方管理和文化精粹的國家,同這里的商界交流溝通,通過這里感觸世界的脈搏,也讓自己更為充實,是一個難得的體驗。
1998年曾經到過新加坡,對于獅城是“驚鴻一瞥”的程雁,目前是中銀國際亞洲的副總裁。
和許多中國企業家一樣,她對獅城的感覺是“在中國國內的事情都做不完了,還跑到那么小的一個市場,花那么多精力和時間做什么?”
但是近年,新加坡政府機構和官員頻頻在中國市場促銷新加坡,又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新加坡掛牌,使她終于在這次愿意花上五天的時間,慢慢感覺這個市場脈動。
她最想了解的是,除了中國大陸和香港,新加坡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到底能對中國企業和新興富裕階層,在哪些方面發揮一個輔助和更為獨立的作用?
去年在“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排名榜上名列第五的上市公司——煙臺萬華聚胺酯的財務總監寇光武,則希望了解在新加坡第二上市的可能,以及這里作為亞太區域化工及石油提煉中心的精髓。
屬于“海歸派”的豐佳國際董事長耿健,用了十三年的時間,在東歐-中國-南美-歐盟-中國之間,經營服裝、木材、電器等等生意,將集團打造成一家“中國民營跨國公司”。
這位曾經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講師的商人,也許是看慣了繁華喧鬧都市的燈紅酒綠,在新加坡找到了久違的寧靜和清新。他說,“好希望中國也有這樣的一個城市”。
也許,有一天,在他從上海豪華別墅的住家,駕車前往浦東國際大廈辦公室的旅途中,會冒起在圣淘沙的海濱購置一棟看海聽海的別墅的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