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歲月流金大柵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3日 16:49 《財經時報》

  七十年前,張恨水先生感嘆生活在北京就像生活在詩里一樣,他眼中的北京是富有浪漫詩意的,“有高大的宮殿,有整齊的街巷,有偉大的城圈,有三海幾片湖水,有公園、太廟、天壇幾片柏林,有紅色的宮墻,有五彩的牌坊……”漫漫時光中,那些消逝的事物是如此令人傷感

  □黃振偉

  “老北京只有一個故宮,也只有一個大柵欄,緩沖不緩沖,我不懂,反正我覺得都應該保護。”

  7月17日早晨,當家住大柵欄地區的王世存老人從電視上得知,正在南非德班召開的第29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國代表團提交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緩沖區保護規劃方案后,既高興又傷感。

  高興的是故宮這次將得到徹底的保護了,傷感的是大柵欄地區并不在故宮保護緩沖區內,而且從今年二月份起,大柵欄地區的改造工程已經啟動了,至今依然按計劃在一步步地“改造”。

  消失的“大柵欄”

  進入七月以后,雖然熱浪襲人,但位于“大柵欄”廊坊二條的“爆肚馮”的生意依舊十分火爆,很多食客還是冒著酷熱從四面八方趕來吃這老北京的特色小吃。

  幾個月來,已經74歲的馮廣聚老人一直都悶悶不樂,做為赫赫有名的京城小吃“爆肚馮”的第三代傳人,他經營這個老店已經有幾十個年頭了。

  雖然店里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但老人還是很難高興起來。原因是他現在走出家門,就會看到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房子,到處都在拆,像是拆他的心。

  早在今年二月,大柵欄煤市街上就貼滿了許多大幅的拆遷通告,按照通告上的要求,南至珠市口大街,北至前門西大街,所有的住戶都要在指定時間內搬遷。

  在宣武區政府的改造規劃中,這條街道要擴建成25米左右,南北長1000多米,成為前門大街西輔路。煤市街的改造工程僅是大柵欄地區改造工程先期啟動的項目之一。

  馮廣聚的家是在二期改造范圍內。廊坊二條未來面臨的命運要比煤市街好一些,不是拆遷,而是“改造”。

  最初,廊坊二條也是要拆的,馮廣聚聽說后感到格外焦急,他于是一家一家地把這條小街上的老字號小吃都請了出來,把他們的意見反映上去。宣武區政府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廊坊二條不用面臨拆遷的厄運了,但必須“改造”,胡同兩邊的門臉都要修建成仿古建筑。

  不遠的將來,一條25米寬的大街就將代替煤市街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而路兩邊都是仿照的新建四合院,不知道這種“仿照”的四合院還能不能讓人尋找到老北京的真正印跡。那個記憶中熟悉的“大柵欄”已經開始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爆肚馮”的故事

  大柵欄地區可以說是老北京文化風情的一個典型代表,很多生于斯長于斯的老北京,對這個地方的感情是無法用語言訴說的,馮廣聚是他們眾多中的一個。這里不僅有他兒時的快樂時光,也有他長大后經營家傳祖業的種種往事,可以說,大柵欄對于馮家而言絕不是他這一代人的記憶,更是馮家幾代人的記憶。

  如果提起第一代“爆肚馮”的故事,那已是清光緒年間的悠悠往事了。當時,馮家的鋪子還在后門橋一代。清光緒末年,馮家第二代傳人馮立山之侄馮金河繼續經營爆肚小吃。他經過潛心鉆研、精心經營,使其成為清宮御膳房專用肚子的特供點,一直到清帝遜位。

  馮金河后來將“爆肚馮”遷至大柵欄的廊房二條,與當時爆肉馬、燙面餃馬以及餛飩、老豆腐、炸豆腐等五家組成了一個小吃店,被當時各界譽以“小六國飯店”。馮廣聚就出生在大柵欄前的大齊胡同,從小就在店里幫忙,閑暇時光,則在大柵欄一帶玩耍嬉戲。

  馮廣聚最難以忘懷的就是當年大柵欄的繁華,整個地區內遍布一百多座會館、客棧、戲樓,各種人等在這里流連忘返。赫赫有名的大戲園就有廣德樓、廣和園、慶樂園、三慶園,小戲園子更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家。

  除了娛樂外,在大柵欄生活也是方便之極,因為這里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老字號”,瑞蚨祥綢布店、長盛魁干果店、東兆魁帽店、一品齋鞋店、豫豐煙店……一家挨一家地走下去,可以把人這一輩子需要的東西都買全。

  當年的大柵欄,雖是鬧市區,卻鬧中取靜。走進胡同,就像沉進一部厚重的歷史書籍,深灰色的墻,淺黃色的路,黑色的門,紅色的門聯。幽長的胡同環抱著一座座安靜的四合院,就像一首首婉約的詩詞。

  梅蘭芳故居復制危局

  在大柵欄的鐵樹斜街內,有一座大雜院,里邊搭蓋了不少小房,就這樣不起眼的一個地方,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個老住戶推開男廁所和女廁所中間的一扇小門說:“這間屋子,就是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出生的屋子。”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人曾發現過梅蘭芳先生當年因演出而向公安局打的“報告”。《梅蘭芳開明戲院為演夜戲向公安局呈報》,報告中所寫的住址門牌就是“無量大人胡同5號及西珠市口56號”。

  在大外廊營胡同里,有另一位京劇名家譚鑫培的家,譚家數代居于此。歷經百年風雨之后,門上邊的雕花依舊清晰可見,而門口的拴馬樁還結實地存在著。

  韓家胡同25號,這里原是清初的大戲劇家李漁的房子。李漁曾請園藝高手在院子里壘石蓄水,命名為“芥子園”。而珠市口西大街241號,則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觀眾熟知的這位大學士所住的“閱微草堂”。

  像梅蘭芳這樣一代京劇大師的出生之地,如果消失了的話,即使再重建一個,也不過是“復制”的贗品而已。而這樣有意義的地方,在大柵欄地區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他們靜靜地隱藏于光陰的背后等待著人們去發現。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