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柵欄在北京歷史上是繁華的商業娛樂中心,過去人們以“京師之精華盡在于此,熱鬧繁華,亦莫過于此”的美譽來稱贊大柵欄。
“大柵欄”最初并不稱此名,而是叫廊房四條,附近還有廊房頭、二、三條。在《明北京城圖》上標的就是“廊房四條”,而到了《乾隆京城全圖》的時候,上面標的名稱才改成了“大柵欄”。
大柵欄的設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內大街曲巷設立柵欄,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盜賊。
到了清代,這里已成為主要的商業中心,因為買賣多,為了能夠有效地防止盜賊,柵欄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柵欄”。
大柵欄成了商業中心以后,一些著名的老字號相繼開設于此。
明代即有已開業的六必居醬園;清代康熙年間開業的著名國藥店同仁堂;嘉慶年間開業的馬聚元帽店、內聯升鞋店,以及后來擁有四個門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綢緞皮貨莊等。
吃喝有長盛魁干果店、張一元文記茶莊、厚德福飯莊、全聚德等;娛樂則有慶樂園、三慶園、廣德樓等。這里還有民國初年開業的北京第一家電影院——大觀樓電影院。中國首部電影《定軍山》就是在這里上映的。
大柵欄街區至今保存著明末清初的“三縱九橫”的格局,“三縱”指的是煤市街、珠寶市街以及糧食店街;“九橫”指的是大柵欄的九條東西向的胡同。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