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國際化煎熬李東生(觀察家)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2日 11:00 人民網-市場報

  由于語境差異太大,李東生和韋爾奇對話有點難

  編者按:

  國際化有多誘惑,并購就有多危險。

  2004年,無數人親眼目睹李東生打開了一只“潘多拉魔瓶”,除了希望還在瓶底,所有他想到的沒有想到的困難都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出現了。但如果今天你問李東生他是否后悔?他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擺在李東生面前的的正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若成功他將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式人物。反之呢?李東生曾表示“如果24個月之后還是虧損,整合就不成功,就要找原因怎么解決。如果原因在我,我就辭職以謝天下”

  當明基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業務的消息洶涌到來時,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則不得不在深圳召開小型媒體溝通會,為T&A公司牗TCL收購法國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后,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牘再一次重組,進行懇切的溝通。

  挫折與勝利

  之前5月份的這一次重組,已經被媒體視為TCL國際化的一次重大挫折。據說,雙方為此重開的談判曾經以“退出”相“威脅”。這不免讓以前聽慣雙方大講“協同效應”的媒體和企業界,直覺地感到娓娓動聽的“國際化蜜月”已經終結,迫切的公司運營和獲利問題不僅會將之前的海外并購的激情、民族主義的驕傲、戰略愿景的宏闊迅速加以覆蓋,而且還要將改變不力的局面帶到它可能拉動的危機之中。

  有一個兩年前對應的細節,可以略微提及。在一年一度的中國企業家年會論壇上,當時以阿波羅計劃和海外并購施耐德肇始TCL國際化變局的李東生,意氣風發,登壇主講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戰略和思考。在場的中國企業家,實際上大半對此不能有什么切實的感受,要么,有人連珠炮猛攻海外并購的勝算幾何;要么,隨聲附和其高瞻遠矚的深意。只有現場的明基董事長李錕耀,直言華人企業在國際化中的磨難,他一一將美國人和歐洲人的不同表現攤開來講,提綱挈領,頗有企業心得,這已經遠遠超出當時國內只是圍繞國際化深意而反復論述的層面。這種基于實戰而產生的心得,背后是臺灣IT大企業諸如宏基20年以來的國際化惡戰使然,其在美國的失敗、在歐洲的成功,都是華人大企業國際化的活教材。只是,囿于歷史和現實的格局,大陸的傳媒和企業界并不很了然其價值。

  遭遇全面質疑

  當TCL的海外并購還在談判階段時,媒體和企業界對此的爭論已經足夠洶涌。并且據此開始將中國大企業創建國際化品牌的道路,劃分為“日韓派”和“歐美派”。前者以海爾張瑞敏在美國主流市場建廠推海爾品牌為標志,后者以TCL、聯想分別大規模海外并購知名品牌旗下正在衰落的產業為標志。

  對于前者,本世紀初海爾曾遭遇媒體和業界近乎全面的質疑。對于后者,張瑞敏倒是在私下場合“幫忙”做了一番算計,認為花的錢主要是買品牌的錢,但如果在國際上主打被收購的品牌,那么自己的品牌永遠就沒有機會,可是不去主打,錢就白花了。另外,湯姆遜等比較值錢的可能是它的研發體系,問題是收購過來之后,如果研發團隊不想做了,這個體系就等于零……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話說到這個份上,只差結論沒有點破。

  執掌宏基28年的一代IT人物施振榮,在其榮退后專注寫作的《宏基的世紀變革》中,對于TCL的兩個海外并購,倒是開宗明義、簡潔干脆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TCL目前在國際化運作方面的競爭力還不夠,是否有能力管理兩家合資公司也有疑問,“所以,這兩項合資案到后來恐怕都會失敗”。主要的依據是信息產業的變化速度太快,企業沒有太多時間改善,或者說產業惡化的速度大過企業改善的速度。

  面臨左右夾擊

  無論人們怎么評價和觀察,在現實中,TCL的確是已經陷入國際化的煎熬之中,有時甚至是在左右夾擊之中。李東生基于強烈使命,同時迅猛推進與湯姆遜彩電和阿爾卡特手機進行的國際化整合,這種兩線作戰,的確迅速將整個TCL帶入了國際化的空間,但也加劇了TCL國際化經驗不足的事實,也加劇了國際化引發的TCL整個體系的人事震蕩和價值沖突。

  曾經在國內一度稱雄的TCL手機業務,不僅要面對所謂國產手機競爭力已經退潮的事實,而且要面對T&A再次重組的事實,其背后是“打擊諸侯文化”和一代手機領軍人物萬明堅離去后的震蕩。這些之前根本難以預料的連續震蕩,聚集了太多變量和化學式的連鎖反應,已經讓TCL被迫提前實施與阿爾卡特的股權置換計劃,而沒有時間等待合資企業出現良性的市場效應。對于已經大量裁減法國員工、阿爾卡特股權降低到5%等等的重組結果,這個曾經高調宣示的中法合資的價值還會有曾經期待和宣稱的那種價值嗎?在手機產業、技術過度激烈競爭的布局下,抓住阿爾卡特手機這個品牌到底意味著什么?

  此時,在TTE那面也傳來一些更本質的信息,湯姆遜北美市場以RCA為品牌的銷售,存在一個品牌老化的事實,在當初支付品牌費之后,TCL是否還要繼續花費,提升這個沒落的品牌?李東生不得不陷入其同時迅猛推進的國際化的煎熬之中。

  來源:《中國新時代》

  《市場報》 (2005年07月22日 第十版)

  作者:袁衛東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