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杉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終于“出其不意”地改革了。
中國人民銀行21日宣布,自當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央行同時稱,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央行對人民幣升值的理由解釋是,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中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人民幣匯率新的形成機制與此前學界猜測的有些不同。人民幣并沒有采用完全釘住一攬子貨幣的做法,而是采用參考貨幣籃子內各種貨幣的匯率相對變化情況,并根據市場供求來決定人民幣匯率。這種方式,可以避免投機資金對匯率變化做出準確的預期,使央行在決定人民幣匯率時發揮更多的調控作用,進而防止匯率波動過于頻繁和幅度過大。
在這種匯率形成機制下,央行可以市場均衡匯率為中心,隨時調整各種幣
值的權重,讓人民幣的均衡匯率保持比較小的變動,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
在我看來,人民幣在此時發生變化,一方面是目前改革的環境比上半年相對較好。另一方面也是防止熱錢繼續流入,給人民幣帶來更多的壓力。
俗話說,兵貴神速。央行的“出其不意”,使得長痛變成了短痛。人民幣與其承受越來越多的政治壓力和投機壓力,不如在外界環境相對寬松的情況下盡快發生變化。事實上,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近來相當強烈,熱錢的持續流入給央行基礎貨幣發行不斷施壓。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果斷升值,使得壓力盡釋。雖然人民幣錯過了最佳升值時機,但目前的變化也算是“次優”選擇了。
也許在匯率形成機制發生變化后,市場接下來的一個懸念就是,人民幣是否還會繼續升值?
我以為,答案是否定的。
人民幣在兩年內不會再有大幅度的升值。
理由主要有兩點:
一個是考慮外貿企業的承受能力和調整外貿戰略所需。中國的出口到目前為止還主要是依靠低廉的價格。人民幣升值后,加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必然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為了讓中國企業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改變出口戰略,中國必然讓人民幣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的穩定。
其次是讓中國的商業銀行體系適應新的匯率形成機制,也讓貨幣管理當局熟悉如何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形成過程,避免操作不慎造成過多的波動和沖擊,以維持銀行體系的平穩和宏觀經濟的穩定。
我在昨天的《貨幣政策發出轉向信號》一文中提到,央行貨幣政策已經發生變化,其政策的著力點將向支持擴大內需方面轉變。其出發點就是認為人民幣升值將給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帶來挑戰,中國經濟必須從外向型增長方式向內需型增長方式轉變。
在這個過程內,自然需要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的穩定。所以,人民幣在一定時間內不會再次升值。相反,央行可以利用新的匯率形成機制,在適當時候讓人民幣適度貶值,達到打擊新的熱錢沖擊人民幣匯率的效果。
有位名人寫過這樣著名的一句詩:“時間開始了!”
是的,時間開始了。不僅是人民幣匯率變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也在悄悄開始轉變。(22C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