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昊
2000年前后,美國普通汽油的零售價格走勢出現了不同的變化特征。在2000年以前,每年汽油價格往往遵循一種緩慢的季節性增長模式。油價在冬季末或春季初開始逐步走高,在陣亡將士紀念日(5月30日)和勞工節(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之間的夏季需求高峰時節,價格達到一年的高點。但是,從2000年之后,汽油價格在大多數年份中表現出明顯的雙峰特征
()。
很明顯,在2000年至2004年之間,汽油價格在夏季駕車高峰到來之前(通常是在3月中旬和5月中旬之間)達到某個峰值(除了2002年,汽油價格在第一季度創下高點之后仍舊保持平坦的走勢),此后,汽油價格將經歷數周的下跌,然后再拾升勢,并于夏季駕車季節末或者駕車季節高峰后達到第二個峰值。
今年,汽油價格的這一走勢特征繼續得到了體現。在2005年4月11日,價格創下了第一個峰值:2.28美元/加侖。隨著一季度后原油價格的回調,汽油價格也出現了下滑,并在5月30日于2.10美元/加侖處企穩。隨著原油價格在5月中旬的再度上漲,汽油價格也開始攀高。最近,紐商所的原油期貨合約價格已經攀升到60美元/桶附近,美國普通汽油的平均價格也于7月11日超越了4月份的高峰,達到創記錄的2.33美元/加侖。根據最新的美國能源署的能源月度預測,汽油的零售價格預計在9月會達到月度的最高平均值2.35美元/加侖,但在年底之前會回落至2.20美元/加侖。
但是,基本的問題仍然是什么因素導致價格模式轉變成為雙峰的模式。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權威答案,但是顯然一些新的要素已在發生作用,包括精煉廠在冬末春初的突然好轉、不利的天氣以及較低的汽油庫存。比如說,近幾年,冬季時間的延長導致了煉廠集中精力于餾分油(柴油、取暖油等)的生產,并推遲了設備維修的日程,耽誤了精煉廠對汽油的生產,從而導致了汽油季節性庫存增長較慢。上述因素會導致市場擔心在需求的高峰季節是否有足夠的汽油供給來滿足需求,從而推動汽油價格在夏季駕車高峰季節前開始上漲。同樣,如果夏末汽油需求量超過預期,但此時煉廠卻認為供給足夠,而過早地將生產能力轉移到餾分油(取暖油)的生產上來,就會導致汽油價格在7月或8月出現第二個高點。目前的情形是,只要汽油供給繼續緊張,價格就有可能大幅波動。在額外供給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颶風、煉廠事故、輸油管線故障以及需求增加都會導致價格的上漲。除非整個汽油供應鏈上的剩余產能恢復,或者汽油庫存重新達到較高水平,否則,汽油價格的這種“雙峰”模式仍將繼續。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7月21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