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凱 黃婧 實習生 許鵬 發(fā)自上海
“基本情況就跟網(wǎng)站上公布的一樣。”7月13日,當記者致電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植檢處時,溫處長對記者證實說。
溫說的網(wǎng)站,指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網(wǎng)。此前,該網(wǎng)站出現(xiàn)一條名為“寧波口
岸首次檢出大豆南方莖潰瘍病菌”的消息,稱“6月29日,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應用PCR-RFLP技術,從美國進境的大豆中檢出大豆南方莖潰瘍病菌,這在中國尚屬首次”。
7月9日,這條新聞被新華社正式發(fā)布。這是繼6月21日在廣州口岸檢出大豆疫霉病菌后,美國大豆再次中國“翻船”。
未入冊的危險病菌“南方莖潰瘍病菌,既不在有害生物名錄I、II、III類,也不在雙邊協(xié)定中。目前我們還沒檢驗出來過。”7月15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助理調研員洪雷邊指著他辦公桌電腦中Excel格式的《有害生物名錄》邊對記者說。
隨著洪雷的指引,記者在這份名錄中,發(fā)現(xiàn)了與該病菌相類似的大豆莖潰瘍病菌。據(jù)上海局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專家易建平介紹,南方莖潰瘍病菌是大豆莖潰瘍病菌的變種,同樣的變種還有北方莖潰瘍病菌等數(shù)種。目前,還沒把變種病菌列入檢驗名單。“聽說馬上要公布最新名單,估計會有這種病菌。”易說。
這一說法得到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植檢處的認可:糧食作物和雜草共生,會帶有很多種類的病菌,有的屬于檢疫性病菌,在檢查范圍之內。中國目前在植檢方面明文公布的有84種檢疫性病菌,大豆南方莖潰瘍病菌并不在這84種之內。
中國目前在植檢方面明文公布的有84種檢疫性病菌,大豆南方莖潰瘍病菌并不在這84種之內
盡管不在名冊,這種病菌卻不能小覷
盡管不在名冊,這種病菌卻不能小覷。據(jù)了解,其已被列為中國重點關注的大豆13種檢疫性病原菌之一。1973年在美國首次報道,上世紀80年代廣泛傳播,目前遍及美國南部各省,某些地區(qū)損失達100%,是國外大豆生產(chǎn)上的重要病害,經(jīng)濟影響很大。
據(jù)說,該病菌侵染幼苗可引起幼苗枯萎,成株期侵染常在莖部較低的位置,形成輕微凹陷的紅褐色潰瘍斑,嚴重時導致生長中期至成熟期大豆植株死亡。
檢驗出該病菌,看起來有些偶然。6月14日,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植檢實驗室在對一批大豆下腳料進行檢測時,發(fā)現(xiàn)豆桿上有可疑的子囊殼。出于職業(yè)敏感,技術人員立即進行病原菌分離、純化及致病性測定,并依據(jù)其子囊、子囊孢子量值及菌落形態(tài)特征比對,最后經(jīng)分子生物學方法確認,鑒定為大豆南方莖潰瘍病菌。
據(jù)寧波方面介紹,早在2003年5月,寧波檢驗檢疫局實驗室就開始對大豆種子和莖桿中的病原菌進行檢測。2004年3月,實驗室國內首次檢出大豆擬莖點種腐病菌,并撰寫和發(fā)表了《美國進境大豆桿中大豆擬莖點種腐病菌的檢驗鑒定》、《大豆擬莖點種腐病菌研究進展》等論文。其中數(shù)次成功運用PCR技術進行檢測鑒定。
寧波港可能并非孤例“其他港口可能也有帶菌大豆,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有兩種可能:第一,沒有注意;第二,技術不到位,查不出來。”寧波局植檢處溫處長分析。
溫處長的猜測,是有道理的。據(jù)記者從國家局和寧波局、上海局調查顯示,中國每年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進口大豆約2000萬噸,其中寧波港年約70萬-80萬噸(美國40萬-50萬噸),上海港40萬-50萬噸。除卻寧波、上海,幾乎各大港口都有大豆進入。
如此大的進口量,讓各大港口的檢驗檢疫工作顯得尤為困難。上海局助理調研員洪雷告訴記者,該局對大豆類病菌病毒等檢驗特別嚴格,像大豆疫病菌、大豆莖褐腐病菌、大豆莖潰瘍病菌,都在I、II、III類重點檢查名錄中。“去年就查出好幾批大豆疫病菌。”他說。
另據(jù)寧波局專家透露,目前中國受到的病蟲害威脅也不斷增加,已發(fā)現(xiàn)大豆病蟲害達33種,每年造成的損失占總產(chǎn)量的20%左右。
技術檢測不到位的說法,也得到國家局的重視。國家局要求下屬機構對該病菌加強監(jiān)控,必要時可請國家局幫忙:“通常帶菌大豆有表征體現(xiàn),檢查時能夠發(fā)現(xiàn),必須送實驗室;如果當?shù)夭痪邆錂z驗技術,按照規(guī)定,應送國家總局檢驗。”
加強檢測的同時,這次發(fā)現(xiàn)南方莖潰瘍病菌,中國卻無計可施。國家局植檢處透露,由于該病菌未入冊,則不能和美方交涉。寧波局溫處長也認同這一說法:由于這種病菌以前沒有檢驗出來過,未編入名錄,不能向美國方面追究法律責任,只能通報。而且是由國家負責和美方交涉,寧波已經(jīng)上報,具體進程不清楚。
據(jù)說,寧波局近期將對該批大豆下腳料進行監(jiān)督銷毀。“此次檢驗結果不會影響繼續(xù)從美國進口大豆,同時,寧波港會更嚴格地檢查。其實從各國進口的大豆都可能帶菌,并不只是美國。”溫處長說。
影響不大風險不小“基本上沒什么影響。”7月15日,中州期貨研發(fā)中心分析師張立軒對記者說,“出消息后,國內大豆盤面稍微漲了一些,然后就下來了。主要因為美國那邊沒什么影響,進口量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據(jù)美國農業(yè)部公布的大豆出口銷售報告表明,截至6月30日的一周大豆凈銷售比前一周下降5%,但仍高于四周平均水平11%;巴西方面,有6艘船在前一周裝完大豆后開往中國,這6艘船的裝運總量為33萬噸;阿根廷港口有2艘船開往中國,裝運量為12.8萬噸。
影響不大的原因,張立軒認為,除了進口量未受影響外,這一病菌未得到擴散也是主要原因。“只是在寧波發(fā)現(xiàn),并沒有得到擴散,就及時處理了。如果說同時在其他港口發(fā)現(xiàn),或者直接影響到美國等國家大豆的進口,那么國內大豆所受的影響肯定就會大一些。只要中國不退訂單,就沒事。”張立軒說。
中國每年從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進口大豆約2000萬噸,其中寧波港年約70萬-80萬噸(美國40萬-50萬噸),上海港40萬-50萬噸
如此大的進口量,讓各大港口的檢驗檢疫工作顯得尤為困難
這種風險不可小覷,如果加工過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容易感染,造成大豆種苗受到污染
國家局植檢處分析了沒有退訂的原因:目前對進口大豆主要采取監(jiān)管加工的方式,即對進口大豆進行管制,只能榨油,不能作種子。用帶有非高風險病菌的大豆榨油,不會產(chǎn)生危害。本來就有大多數(shù)用于榨油,很少用于作種子,因此進口的大豆帶菌不會導致重大經(jīng)濟損失。也有極少數(shù)大豆可能帶有高風險病菌,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采取退貨或者銷毀的解決辦法。
而事實是,中國目前也確實沒有發(fā)生該病菌為害的報道,但專家認為這種風險不可小覷。“如果加工過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容易感染,造成大豆種苗受到污染。”易建平說。
事實確實如此。據(jù)了解,該病菌可通過種子和病殘體遠距離傳播,口岸卸貨、運輸過程的撒漏以及油脂加工廠的篩下物如管理不當均可造成病菌進入農田而定殖,傳入可能性較大。并且,該病菌以菌絲和子囊殼在大豆植株殘體上越冬,在零下15℃至零下18℃時可存活14個月,抗逆性很強,中國大豆產(chǎn)區(qū)具備該病菌定殖的條件。該病菌一旦傳入中國,將對中國的大豆生產(chǎn)產(chǎn)生嚴重影響。
如果一旦發(fā)現(xiàn)病菌怎么辦?易建平告訴記者,發(fā)現(xiàn)病菌后,他們的操作方法一般是對生產(chǎn)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管,以避免被檢查出的病菌流到大豆產(chǎn)區(qū)。當然,根本的措施是各地檢驗部門加強檢驗,“一方面,名單中有的有害生物,會被重點檢查;另一方面,檢驗成效也與實驗室的重點有關,比如深圳局技術中心的大豆實驗室水平就比較高。要加強針對性的培訓”。
進口大豆頻頻“翻船”
美國大豆在寧波被檢出南方莖潰瘍病菌,在檢驗檢疫部門看來,并不奇怪。“在進口貨物中檢出有害生物,很普遍。只是其他檢疫部門不像寧波局,把這個事情通過媒體報道出來。”洪雷和記者說。
進口大豆中,大約85%以上都帶有葉霉病。大量的進口,除了增加有害生物檢驗的難度外,也已經(jīng)影響到中國自身的大豆產(chǎn)業(yè)
事實確實如此。2005年6月21日,廣州局就曾公布,其新沙辦事處在對一船來自美國的重達5.9萬多噸、貨值1631萬美元的進口大豆進行檢疫時,再次截獲大豆疫霉病菌,這是該局自2003年以來第6次從進口大豆中檢出該病菌。
關于從國外進口大豆中檢驗出有害生物的報道,屢見報端:
2003年11月24日,深圳局對外宣布,從美國進口大豆所夾帶的豆莢和豆桿中檢出大豆疫霉病菌。
2004年初,檢驗檢疫部門從巴西、阿根廷進口的大豆中檢測出大豆疫病。大豆疫病一旦進入中國,將對中國的大豆等植物的繁殖帶來危害,屬于中國嚴防入境危害性最高的有害生物。此前,中國只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中發(fā)現(xiàn)過這種疫病。
2004年5月15日,廈門海關決定,禁止5.89萬噸巴西大豆進口,原因是這批大豆經(jīng)檢測含有萎銹靈、克菌丹等有毒農藥。這是中國首次禁止大宗糧食進口。海關實施檢驗時發(fā)現(xiàn),這批大豆中有一部分含有萎銹靈農藥,已被染上紅色警示劑,這表明這是不能食用的有毒大豆。有關部門拒絕這批大豆入境。遺憾的是,這批大豆的國內買方,由于對相關法規(guī)不了解,在合同中沒有注明巴西方違規(guī)時可終止合同的附件,遭受了重大損失。
2005年3月,煙臺局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中截獲菜豆莢斑駁病毒,并經(jīng)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動植物檢疫所病毒中心復核確認。
與此同時,是中國對南北美大豆的龐大進口量。7月11日,據(jù)國家海關部門透露,2005年上半年大豆進口1201萬噸,同比增加33.6%。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在前5個月進口935萬噸大豆,顯示6月進口大豆266萬噸,遠遠高于2004年同期的146萬噸。
另據(jù)美國農業(yè)部經(jīng)濟調研處6月13日稱,由于消費量增加,2005-2006市場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預計將為2700萬噸,大大高于2004-2005年度的2280萬噸,占世界總進口量的41%。豆粕消費量預計將增長15%,達到2560萬噸。
“進口大豆中,大約85%以上都帶有葉霉病。”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理事長夏友富教授說。夏教授認為,大量的進口,除了增加有害生物檢驗的難度外,也已經(jīng)影響到中國自身的大豆產(chǎn)業(yè)。解決的辦法是,“成立大豆協(xié)會,來平衡美國大豆與中國國家利益的關系”。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7月20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