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因偃師這塊土地而產生;
中國,因偃師這塊土地而形成;
中華民族,因偃師這塊土地而發展壯大;
中華文化,因偃師這塊土地而走向世界。
銀條作為蔬菜,之所以能夠成為偃師的特產,只是因為具有必須參加國家級別祭祀的特殊身份。這一身份,是歷史上的地理政治環境造成的。偃師所在的地方,是中國的兩河流域,是史書上說的河洛之間,是原始中國的所在地,是人文意義的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成長和壯大的搖籃,是三千年來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所在。中華在這里產生,起源于夏,成型于商、周,發揚于秦漢。而銀條的存在,有利于說明諸如此類的許多問題。既然人們熟知的大熊貓,是動物領域的活化石;那么人們不太了解的銀條,實際上是文化領域的活化石。
民間故事里的公主和王子,不必漂亮而且能干,只要憑借王室成員的身份,就能夠成為很有吸引力的人物。在眾多的動物中,大熊貓沒有特別的本領,只因為是生物進化的活化石,就能夠引人注目。銀條作為蔬菜,不必借助營養或者味道,僅僅因為它有參與國家級別祭祀的特殊身份,就能夠成為偃師特產。遺憾的是,雖然它身價不凡,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知道它的人也許寥若晨星,從來沒有聽說過它的可能大有人在。
偃師所說的銀條,北京叫銀苗,河北叫銀根菜。也有把它叫王根菜、尹條菜的。有關專業資料介紹,它“原產于我國,自古就有栽培”,“尤以河南洛陽偃師銀苗著名,分布區域在偃師縣的東寺莊、西寺莊和后莊”,所產銀條潔白如玉,光亮似銀,脆嫩爽口,節長無渣。其他地方栽培的,一般品質相對差一些,尤其是往往有渣,也是外地栽培不多的原因之一。銀條的可食部分,是狀如茅草根的地下部分,適于涼拌或醬制。對于偃師人來說,無論官方民間在賓館、酒店辦的各種筵席,還是家庭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以及日常生活,銀條都是必備的美味涼拌菜。偃師的酒席,長期以來分為“四碗四”和“八碗四”等不同檔次。通常規矩,只要條件允許,酒席的四碟涼拌小菜里,總有一個是銀條。一般來說,可做涼菜的食物品種多而又多,做酒席時完全可以根據口味、營養和愛好輪換使用,偃師酒席為什么總讓銀條占據正宗涼菜的位置呢?究其原因,這和偃師特殊的地理政治環境有關,和銀條的特殊身份有關。
在夏朝,偃師是國都,是國家的政治中心,按當時習慣被叫做中國;到了商朝,因為政治的原因,難以像夏朝一樣在偃師常設中央政權,所以不方便再繼續把洛陽平原叫中國,就含糊地說成是“洛河北岸一帶”,叫洛陽;周王朝大約對此有些不明就里,也沒有堅持在這里建都,于是重新命名叫偃師。秦漢以降,中國和洛陽都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中國指原來的天下,洛陽不再代表國都。只有偃師,作為縣級地名稱呼這里。
習慣勢力是最難打倒的敵人。偃師在幾百年里作為夏朝的國都,已經成了民族意識里國家(即當時說的天下)的政治中心,“洛陽乃天下之中”。所以無論后來商朝的中央政權駐于何處,也無論之后的王朝在何處建都,都改變不了以偃師為代表的洛陽平原,是最原始中國所在地的文化觀念。即使不了解與此有關的詳細內容,也不影響我們看到,在長達三千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中華民族的政治中心,是中華文化集中形成的地方,是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不同手段,向外輻射民族傳統文化的中心。如果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么這里就是籃底的中心。幾千年來,因為習慣勢力的作用,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影響,無論偃師是否國都所在地,偃師所在的洛陽平原,國家級別的祭天、祭地、祭神靈、祭祖宗活動,實際上都一直長盛不衰。
中華大地最早的祭祀之風,至少從顓頊時代就刮起來了。經夏到商,達到高潮;到了周朝,則以國家的名義制度化。顓頊時代開始的祭祀,用的是當時人們生活中最好的食具和食品。制度化了的祭祀,規定祭品只能用古已有之的那一套。比如,食具不用普通的陶器,而是上等人才經常用的石制品。優質的石頭叫玉,所以玉器就成了后世法定的祭器。商代前后又增加了青銅器。為了祭祀,人們可以早早準備玉和青銅制作的食具,這不會受季節的影響;食品則不然,在沒有冷凍設備的條件下,只能臨祭祀的時候再準備。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無法保證按祭祀要求提供海鮮之類的野生品種。所以,為了保證祭祀能正常進行,規定最隆重的祭祀用太牢,即豬、牛、羊三牲,次等的用少牢,一只羊而已。因為來自人工飼養,就保證了這些祭品是可以隨時供應的。海鮮之類雖然好,因為不能保證隨時供應,在規定祭祀用品時只好免談。祭祀的食品和食具一樣,也依照炎黃時期上等人的生活為根據。在祭祀規定的食品中,除了可以保證隨時供應的動物之外,時鮮蔬菜也是有的。只是因為它們屬于小菜,其品種按習慣不進入大名單,經傳里一般不作記載。但是,規定就是規定,所用物品,無論名單是否公布,都不能改。在炎黃時代,上等人就經常用銀條佐餐,在顓頊時代已經被用于祭祀,后來就成了規定品種,必須堅持繼續使用。“祀與戎乃國之大事”。幾千年來通過祭祀,不僅以國家的名義,給銀條規定了正統身份,而且還把這一觀念,滲透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無論祭天、祭地、祭神靈、祭祖宗的食品是否真好,偃師人卻明知“要吃走獸,還是狗肉;要吃飛禽,鴿子鵪鶉”,還是在酒宴上,讓這些美味和驢肉、馬肉一樣,都因為不屬于祭祀的“古已有之”內容,只能跟著“狗肉不上桌”,沒有資格上正規的宴席了。銀條卻不必借助營養或風味的優勢,僅僅因為屬于國家級祭祀的“古已有之”,就能堂而皇之地穩穩占據酒席幾千年。這顯然是政治文化因素在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和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一貫追求務實的習慣,形成鮮明的對照。追本溯源,銀條的特殊身份,來源于政權治理的需要。它是由政治和文化聯手操作,在陰差陽錯中,無意間被制造成了偃師特產的。
古人許多語焉不詳的說法,其中包括中華民族和中國的真正含義,都讓后世的人難以明白。往往是有些了解,但不是真正清楚。因此,沒有人想到偃師在中國和中華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沒有想到銀條可能存在的文化背景,也就順理成章了。偃師長期供應包括銀條在內的各種祭品的結果,是不得不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沒完沒了地栽培銀條,終于培養出一個特產來。由于客觀的原因,栽培銀條的地域很小,主要是被稱為“中國的兩河流域”或“河洛之間”的偃師商城遺址附近。這雖然極大地影響了它的知名度,但也有利于證明它是文化領域里的活化石。
有人說,偃師的名字來源于武王伐紂,以為這就足以顯示偃師歷史的悠久。實際上,偃師值得重視的歷史,要比這個早得多。通過銀條這個活化石,我們只要認真觀察,就可以看到:
洛陽,因偃師這塊土地而產生;
中國,因偃師這塊土地而形成;
中華民族,因偃師這塊土地而發展壯大;
中華文化,因偃師這塊土地而走向世界。
我們這一代人,有義務敲開認識的大門,展現歷史的本來面目。通過重新審視銀條、偃師等一系列問題,將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不僅對偃師、對中國、對全民族,而且對全人類的今天和今后,都有難以估量的價值。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多說了。
聯系作者;
E-mail;luo_130003@163.com.cn
電話;0717-6072556 0379-67670960
(信息來源:偃師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河南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