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三峽為哈電機作證 自主創新“學生”贏了“洋教練” (哈爾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9日 10:05 商務部網站

  哈爾濱著名的三大動力企業之一——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的名字,這幾年與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緊緊相連。在網上點擊“三峽”和“哈電機”,近千篇信息滾涌而出。

  三峽歷史性地選擇了哈電機,哈電機沒有辜負三峽的選擇。

  他們勵精圖治,通過自主創新,在三峽右岸的國際競標中,戰勝在左岸曾經指導過他
們的“洋教練”,一舉中標4臺機組,這是我國企業首次獨立承制世界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的設計和制造任務。哈電機為我國大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爭得了獨立的發言權。

  哈電機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偉章自豪地說,三峽右岸4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中標,標志著50年來,哈電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型水輪發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的夢想成為現實。

  更讓人高興的是,在右岸競標中因為國內企業有了競爭能力,老外在三峽左岸時的壟斷價格被打破。

  哈電機在三峽工程中創新圖強的事跡,得到了國務委員陳至立的肯定,并專門作了批示,責成科技部派人深入哈電機做實地調研。

  7月1日,記者走進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走近三峽工程水輪發電機組創新團隊———哈爾濱大電機研究所。

  創新根基———追逐50年

  哈電機能在三峽電站右岸競標中成為最大贏家,絕非偶然,而是源于半個世紀的準備。三峽工程從上世紀50年代起開始論證,哈電人也用了50年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建廠初期,哈電機就瞄準了三峽工程,50年代,他們參與了“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報告”的論證;70年代,他們開始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攻關三峽機組課題;90年代,他們又每年拿出百萬元派科技人員到世界各大水電站學習,培養了千余名科技人才;他們還完成了“七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三峽水輪發電機6000噸級推動軸承”等十幾個課題,為承攬三峽工程做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的儲備。

  創新動力———不負厚望

  在1997年三峽左岸招標中,哈電機還僅僅是個學生,他們作為分包者與洋教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挪威KEN公司一起承擔三峽左岸14臺機組中8臺的制造合同。

  在三峽右岸,哈電機與他們的洋教練們同臺競爭,奪得4臺制造合同。短短5年,學生快速趕超老師,哈電人的自主創新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回想當初,國家為了讓國內參與三峽電站建設的企業學到國際一流技術,決定實施“用市場換技術、用重金買技術”的戰略,對三峽左岸投入1800多萬美元支付技術轉讓費。

  哈電機人十分珍惜這次與國際高端科技接軌的機遇,為對得起國家為他們付出的高昂“學費”,哈電機人別無選擇,只有背水一戰,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責任、使命沉甸甸地落到哈電機人的身上,成為他們創新的不竭動力源泉。

  創新靶點———直擊“軟肋”

  “老外的技術也并不都是完美的,也有弊病。”三峽發電機組水輪機轉輪的主要設計者劉勝柱如今這樣評價他當初的老師。而幾年前,他剛看到老外的設計時,還認為太完美了,甚至無懈可擊,想改進、或者說想創新根本就不知道從何下手。

  原來,挪威KEN公司交付給三峽的左岸轉輪技術,在性能上雖然達到了當時的世界領先水平,但在穩定性方面沒有全面達到合同要求特別是存在一個高部分負荷壓力脈動帶,幾次改動都沒有得到三峽方的認可,這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后來這一問題被寫進了右岸的招標書中,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優先中標。

  “老師”的這一軟肋,成為“學生”創新的靶點。

  最終哈電機的劉勝柱們在右岸新轉輪的研究中,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采用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在其他性能指標比左岸轉輪有一定提高的基礎上,在穩定性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完全消除了大家關注的高部分負荷壓力脈動帶。

  創新功效———再造三峽

  哈電機不僅在三峽工程中成為最大的贏家,而且,成為全國水輪機發電機組市場的最大贏家。

  有全世界最著名的三峽工程為哈電機作證,哈電機的知名度扶搖直上。三峽工程之后,哈電機頻頻簽訂國內外重量級的大訂單。據不完全統計,哈電機簽約的像三峽這樣的巨型水輪發電機制造合同將近30臺。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招標的機組容量之大、臺數之多在世界水電建設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三峽工程全部的發電機組也只有26臺,而短時間內哈電機承攬的近30臺巨型水輪發電機制造合同,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新三峽。

  自主創新還帶來了另一種變化,今年哈電機第一次提出了要大幅度提升企業利潤的目標。

  沒有自主創新以前,哈電機外表上看上去紅紅火火,合同簽了一大堆,但利潤稀薄,與龐大的產值比起來,簡直是少得可憐,現在掌握了核心技術,增加了科技含量,哈電機有了掌控市場的實力,利潤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在紅火的訂單背后,哈電機人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知,他們知道技術的先進性是相對的,要想保持技術的領先就應不斷地進步,進步的前提就是不斷的技術創新。

  自主創新的意識已經深埋在哈電機人的心里,如今,他們正在為后三峽時代的技術較量而做著充分準備。

  (信息來源:南崗區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黑龍江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