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瑪縣采取建立“三個網絡”和建立養殖示范基地的做法,使絨山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從2002年的5000只發展到現在的12萬只,并被省納入到絨山羊養殖帶中,僅此一項平均增加農民人均收入100多元,目前,該縣養殖絨山羊500到1000只的農戶共80多戶。該縣一是建立健全縣鄉村技術人員網絡。他們采用招聘的形式從內蒙古招聘了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年輕畜牧技術員,從大中專畢業生中招聘了8名畜牧技術員,充實到縣畜牧站和各鄉鎮,在村屯中選出21名防疫人員,充實到技術人員隊伍中,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的保證并且為發
展絨山羊產業儲備了人才,為絨山羊養殖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建立健全縣鄉村技術培訓網絡。以科普之冬為載體,縣畜牧站輪流在各鄉鎮舉辦培訓班培訓農民和鄉村技術員。幾年來,共培訓農民200多次,培訓人數達5000人。為了廣泛地傳播先進技術,這個縣每年都召開現場會,邀請有經驗的養殖大戶在現場會上現身說法,農民相互探討和交流養殖技術和經驗。縣畜牧站技術員還定期到各鄉鎮養殖戶家中進行技術指導。各鄉鎮技術員每年春秋兩季為養殖戶打兩次防疫針,防止絨山羊疫病的發生。三是建立健全全縣鄉村包扶網絡。全縣各單位為每個村屯購買50只絨山羊,三年后以放母還羔的方式歸還。縣農業局為養殖戶尋找并劃撥草原,縣直各單位及鄉鎮政府為養殖戶購買飼草,建設羊舍,千方百計地為養殖戶提供便利條件。呼瑪縣這些重要舉措,有力地促進了絨山羊產業的發展,使其規模不斷擴大。
為使全縣絨山羊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農民盡快掌握先進的養殖技術,這個縣還投入資金在水草資源豐富,林木蔥蘢,田地廣袤,農田剩余物較多且距離水源較近的呼瑪鎮、三卡鄉、北疆鄉投入資金建立三個絨山羊養殖示范基地,并吸引內蒙古養殖技術及經驗豐富的大戶到此落戶,擴大養殖規模,實現優勢互補,現已吸引50戶養殖大戶,引進絨山羊20000只。
(信息來源:大興安嶺行署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黑龍江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