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的地下商鋪群———亞太盛匯將進行開業以來的第5次轉型,這次要變出國內首個韓國小商品市場。
昨天,上海亞太盛匯休閑購物有限公司一位負責招商工作的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亞太盛匯方面正在與一家韓國公司洽談,要把北廣場A、B、C三區,近370個鋪面,改造成“釜山小商品市場”,由韓國人自己來經營韓國特色的服飾、小商品。預計今年圣誕
節前開業。
這已經是亞太盛匯自2002年9月開業以來,第5次修正定位。
2002年9月,亞太盛匯第一次開張,號稱要打造“浦東的香港名店街”,定位在地下購物、休閑、娛樂中心。當時亞太盛匯的地下商鋪推出時,一度成為投資熱點,北廣場兩個星期內就售出將近90%的鋪位,但熱賣之后的經營和入駐卻不盡理想。
此后,在2003年7月,2004年5月和2005年2月又陸續作了不同于以往的轉型。
其中第四次轉型,正式中斷與其合力打造CEPA概念商場的“經緯航”的合作,轉而和埃加咨詢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亞太盛匯北廣場的143個鋪位,大約6000平米的面積,用來打造一個集卡通動漫設計、展示、媒體出版于一體,以批發為主、兼帶零售的“卡通漫畫”產業孵化基地。
亞太盛匯該招商負責人介紹,第5次重新定位的亞太盛匯,其目標消費群將主要由周邊原住民、附近至少8萬人以上的辦公人群、以及每天至少3000人的游客群體組成。
但是,業內對此卻依然不看好,業內專家認為,亞太盛匯思路的屢次轉變都不成功的原因,在于商場周邊人員流動性強,消費形式與檔次分散,無法形成有效的消費力,導致了“有人無氣”的局面。
“這次改造仍然沒有解決這一問題,”該專家分析,“3000人的游客量,主要是往世紀公園和上?萍拣^的游客,大面積的‘釜山小商品市場’檔次不高,在消費群中的認同度也遠不如港澳商品,很難形成有效的品牌效應,是否能‘借光’積聚到人氣還是個未知數。”該專家最后指出,人數更多的原住民和辦公人員,也不可能成為其固定的消費群體,缺少人氣仍將是亞太盛匯的“死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