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否升值已成為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早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為規避一旦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國際貿易風險,外貿大省浙江的一些紡織品自營出口企業,已開始把人民幣升值作為今年9月份后與外商簽訂合同的重要考慮因素。“公司打算提高產品出口單價,以規避一旦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貿易風險。”紹興豪納紡織品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元清介紹,在該公司與沙特阿拉伯某外商簽訂的今年9月份以后兌現的出口合同中,1米(長1.5米、寬1米)“捷達化纖面料”單價為73美分,這比以前訂單價格70美分提高了3美分,增幅為4.2857%
。這份最近該公司簽訂的出口合同總價值60萬美元,規定產品出口單價為73美分。據介紹,在與外商的實際談判中,該公司實施了提高面料出口單價策略,其表面理由是石油等原材料、勞動力漲價,而內在的真實原因實際是考慮一旦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外貿風險———利潤損失。徐元清分析,以其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當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1∶8.2641為基準,一旦9月份后人民幣升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降至1∶8.1時,其升值幅度為1.985697%;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降至1∶8時,人民幣升值增幅為3.290387%,均低于該公司產品出口單價提價幅度的4.2857%,因此提前提高出口單價的策略在一定程度能避免或減輕一旦人民幣升值引發的貿易風險。紹興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紹興1米化纖布利潤只有0.25~0.35元人民幣,一旦人民幣在現有基礎上升值5%,就意味著紹興大部分紡織出口企業極可能出現“零利潤”。“考慮到人民幣升值會沖擊企業利潤底線,我身邊的六七位企業界朋友,都在提高產品出口單價。”在紹興從事紡織品生產、貿易已有十幾年的徐元清透露,為規避人民幣一旦升值而提高產品出口單價的做法,目前在紹興已逐漸成為出口企業“公開”的秘密,特別是在利潤非常微薄的紡織行業。“人民幣升值已成為目前外貿簽約的重要考慮因素。”杉杉集團國際商務部部長朱素君認為,眼下該公司與外商在簽訂出口合同時,盡管還沒有為因人民幣升值而直接提高產品出口單價,但憑借雙方長期建立的信用關系,一般都會在私下協商,一旦人民幣升值造成企業損失,外商應考慮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另外,為規避一旦人民幣升值而導致收益減少的不可測因素,浙江一些企業的出口遠期外匯收入,正傾向于選擇與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在繳納一定銀行利息和費用后,企業將未來的人民幣收益鎖定,讓保險公司承擔一旦人民幣升值造成的貿易損失。據浙江華天集團副總經理張青峰介紹,這種做法在紹興紡織出口企業中比較普遍。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博士黃先海認為,在出口企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外商愿意接受我企業提高產品出口單價的要求,說明外商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值很高,對升值幅度的期望也很大,“企業4%左右的提價幅度,在外商對人民幣升值幅度預計范圍之內”。另外,受歐美對我紡織品“特保”影響,我對歐美的紡織出口量會明顯減少,一般會促使我紡織品海外市場價格上漲,這可能也是外商愿意接受我紡企提價要求的原因之一。(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