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勢也無權浪費
墨子說:“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千百年來,節儉一直被我們民族崇奉為美德良習。然而,隨著物質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優良傳統正被逐漸淡化,以至異化為“節儉丟人,浪費時尚”的陋習。
一些勢大力強的企業以及財大氣粗的大款大腕,仰仗著有花不完的錢財,就肆無忌憚地浪費資源,就窮奢極欲地揮霍社會財富,一畝地、百噸水、千瓦電……都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使用資源能源是市場行為,誰錢多誰就有權多用;誰能付得起費用,誰就可以恣意揮霍,乃至暴殄天物。有的地方政府官員,腦袋一熱、嘴巴一動、批示一簽、“面子工程”一上,所造成的資金浪費動輒就是數以百萬千萬甚至億計,毀壞的耕地動輒就是數百數千畝,水、電等能源耗費更是不可計數。事實上,任何資源能源都是社會公共的,任何人只有依法合理使用的權利,卻沒有浪費揮霍的權力。
為此,必須加強立法,盡快設立政府資源節約綜合管理監督機構,并賦予剛性的強制力,使其真正發揮“資源警察”、“資源衛士”的作用。同時制定嚴格的切實可行的資源節約管理規定,盡快改變目前資源盲目使用的無計劃現狀。不管是企事業單位,還是普通居民,都必須按照申報批準的計劃使用地、水、電、煤、燃氣等資源能源。對超標使用的,實行懲罰性收費;違法違規使用的,依法重罰直至禁用。計劃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如何財大氣粗,你都無權浪費資源能源。
(石飛)
節能新技術的成本該誰付
近來,全社會都開始大談節約問題。然而,細觀社會,我們發現,不少關于節能的技術研究得很好,并已轉化成產品推向市場,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并不高。在北京,大排氣量的高檔轎車比低能耗的轎車更有市場,節電效果好的高能效空調僅占三成的市場份額。
節能技術產品與消費者不能成功對接,原因在于新產品價格太高。拿省電的變頻空調來說,如果以它提供的節電數據按時下的電價折算,幾十年下來所節省的電錢,加上當前普通空調的價格,與現在買這件節能產品的價格相當甚至還要便宜,消費者自然不買賬。
這一現狀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我們全社會都希望節能,但節能新技術的成本該誰來支付?首先,節能產品的研發成本應該遠小于節能產品所能帶來的實惠。其次,節能技術與其帶來實惠之間的差額,不應該只被研發機構、產品的產供銷渠道瓜分,而應該被包括消費者在內的各個方面共同分享,只有把消費者利益納入自己的利益考核圈當中,才可能激活消費者對新的節能產品的購買熱情,新技術才可能真正為社會進步帶來好處。
(李代祥)
節約型社會:大款平民同等
面對生態日益惡化、資源嚴重緊張的現實,倡導新型消費觀有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
新型消費觀是綠色消費觀。社會學研究者廖曉義在《生態安全:幸福的生命線》中指出,這種時尚可以用5R生活方式來概括:Reduce,即節約資源、減少能耗;Reevalu-ate,即選購環保產品,支持環保產業;Reuse,即盡量少用一次性制品,節約地球資源,減少垃圾生產量;Recycle,即垃圾分類投放,把消費的終點變成下一次消費的起點;Rescue,即不吃野生動物、不用野生動物制品,植綠護綠,保護原生生態。
新型消費觀是以滿足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以收定支,不以奢侈豪華為榮。假如人的價值和自尊即取決于人的消費能力,就會助長人們對物欲的無限追求。奢侈豪華固然能滿足人們一時的虛榮心,但有限的生態資源卻不可能滿足13億人口的奢侈需求。因此,必須倡導不以消費多寡來評價人的社會觀念。當我們對大款和普通消費者給予一樣的尊重時,才會使人們有理性的消費觀念和行為。
(李學斌)
《市場報》 (2005年07月18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