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酷暑難當。“雪屋”內,三五成群的游客正裹著主辦方提供的棉衣漫步其間,一位小朋友凍得將頭縮進了棉衣里,不少怕冷的女士也紛紛帶上了帽子。這是新華社記者在7月15日天津水上公園1500平方米的冰燈展上見到的一幕。
據主辦單位———江西佳億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魏晚林介紹,這次冰燈展共耗費人造冰1200多噸,其中透明冰500噸,另有彩色燈管數千根。為使整個展廳溫度保持在零下5攝
氏度—零下8攝氏度,他們使用了4臺制冷機,每臺制冷機的功率為300千瓦。按照早830—晚900的營業時間計算,該展覽的最大耗電量每天將達到1.5萬度,僅電費一項每天少則數千多則上萬元。
魏晚林說,憑他從1994年起在南方多個城市巡展的經驗,只要客人數量上來,還是有的賺。這種只顧一己私利、慷子孫之慨的行為,堪稱高投入、低效率粗放型經營的典型。
而這般營生魏晚林能一做就是10年,與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奢侈消費成風不無關系。比如個人消費中就漫延著攀比成風、豪華裝修、禮品越送越貴等現象,政府和企業也時常不惜代價搞“面子工程”、大型廣場、夜景亮化、豪華辦公樓、大排量轎車、大型慶典、公款吃喝……無不讓人看到浪費的影子。而動輒要建“世界最高建筑”、“世界最長橋梁”、“世界最大商場”的心態,更反映出對我國資源家底的漠視。
中科院調查表明,中國現有的水資源只適合供養4.5億人;現有的土地資源,只適合供養10億人;已探明的能源儲量資源,也只能適合負載11.5億人。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的中國現在經濟增長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5%。按美元計算,中國現在每百萬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美國的3倍,德國的5倍,日本的近6倍。據經濟網披露,中國一噸煤產生的效率僅相當美國的28.6%,歐盟的16.8%,日本的10.3%。高投入、高消耗必然帶來高污染和低效益。
在能源極度短缺、需求不斷膨脹的今天,如何走出高能耗困境,不僅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更事關國家安全的大局。有鑒于此,黨中央、國務院近日作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量力而行,堅持追求適度目標,兼顧資源利用代際公平,理應是13億人口大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策。人造雪屋這類極不明智之舉,有關部門也該好好管管了。
《市場報》 (2005年07月18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