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公司開張7至8年內虧損是正常的,但現在不一樣了,不能想怎么虧就怎么虧;壽險保費收入是衡量一家公司發展快慢的重要指標,但現在就不同了,不能為了加大保費收入,什么產品都往里面裝;搶占市場先機需要人才做后盾,但現在不能不考慮,人才成本是否與人才價值等同--這一切的緣由是中國壽險行業將迎來內含價值時代。
所謂人身保險內含價值,按照今年5月23日中國保監會推出的《人身保險內含價值報告
編制指引》(征求意見稿)的標準說法,是指在充分考慮總體風險的情況下,分配給使用業務的資產所產生的股東現金流的現值。也就是說,內含價值是壽險公司價值的主體,并且對公司真實價值比較客觀的描述。
內含價值的推出可以說是應運而生,是我國壽險行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我國壽險行業的逐步壯大,單純依靠保費收入等傳統財務報表無法反映保險公司的真實價值。在傳統規模經濟下,保險公司片面地追求保費收入和市場占有率,甚至不惜推出虧損險種產品,不惜提高保單銷售人員的提成,不惜重金挖人,等等。總之,不把投資者和股東的利益當成回事,不把保險業長期發展當成回事。
用內含價值來評判一個行業和壽險公司的價值,歐洲在80年代就開始這方面的探索,并得到市場認可,成為國際通行指標。內含價值方式在我國還屬于起步階段,大部分公司出于各種考慮沒有公布相關報告,但對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兩家海外上市公司,已經公開率先試水內含價值,這為投資者正確全面評估兩家公司的投資價值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魏迎寧主編的《壽險公司內含價值的理論和實踐》一書中的序言中,提到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在其海外招股說明書和去年年報的披露中都有公司的內含價值報告。其中,中國人壽去年的內含價值為900.73億元,調整后凈資產額為529.09億元,有效業務價值是317.64億元,而當年的新業務價值是65.04億元;中國平安去年壽險業務內含價值是372.48億元,其中調整后凈資產額為251.61億元,有效業務價值是120.87億元,而當年的新業務價值是39.13億元。
當然,采用內含價值標準在我國還有一些現實困難:缺乏完整的數據,小公司或者是新成立的公司實施起來成本較高;精算師難為無米之炊,我國目前采用的生命表仍然是10年前的,新的生命表預計到今年底前才能推出;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尚不成熟,利率、退保率很難明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等等。因此,在許多前提準確度比成熟市場低的情況下,應該更穩健甚至是保守。
正如劉鴻儒所言,內涵價值的推行觸及了中國保險行業和壽險行業生存的核心。內含價值標準的引入,有利于國內保險公司從單純地追求規模轉向注重速度和質量、結構、效益的統一,實現中國保險行業從粗放式轉變為穩健的發展模式,對行業未來穩健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作者:盧曉平
(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