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主要受境外媒體關于中國可能在8月將對人民幣升值以減輕美國壓力的傳言影響,滬市B股大幅下跌,11只股票以跌停報收,再次顯現了海外媒體通過人民幣匯率問題影響市場的能量。其實,這種手段已經不是第一次用了,而且每次都是言之鑿鑿。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看來,只要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方案一天不明朗,這類揣測就不會停息。
幾年來,筆者多次撰文指出,對于國際投資銀行等商業性機構而言,制造升值預期比
升值本身更重要,因為可以以此造成市場波動,從中牟利。而大眾媒體就是制造和強化這類預期最有效的工具,而且它也可由此吸引公眾注意力,賺取收視率、訪問量或銷售量等。
那么,人民幣究竟會不會如預期地那樣升值呢?據筆者觀察,目前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各項條件尚未成熟,而近期也并非出臺此類改革措施的最佳時機。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最新公布的各類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開始出現明顯的減速跡象。以往造成宏觀經濟過熱、通脹壓力的因素開始緩解,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勢頭也得到初步遏制,物價漲幅也大幅下降。因此,如果單純從中國經濟角度而言,目前并不存在調整匯率水平的內在動因。而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與股票市場股權分置改革都處在關鍵時刻,外匯交易市場改革也才剛剛起步,絕大多數企業還缺乏應對匯率風險的基本準備和能力。如果完全在外界壓力下貿然行事,顯然將極大地增加中國經濟發展與金融穩定的不確定性,不僅可能對中國經濟與金融的穩定造成損害,導致新一輪的通貨緊縮,還可能對周邊地區與全球經濟包括美國經濟的復蘇造成負面影響。
更何況,中國政府不太可能純粹在外界壓力下采取行動,即使這種措施看起來是必要的。誠如英國《金融時報》所報道的,制定一個具體的日期或時間框架目標將起到反作用,任何對中國造成壓力的做法,將使中國在政治上更難以行動。
但是,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將長期困擾B股市場,而且升值預期比升值本身對B股造成的壓力更大,尤其是境內投資于B股的投資者更將深受其害。由于資本項目管制、A股市場的缺陷及債券市場不發達,國際資本將更多地流入H股,造成H股價格上升。境內投資者在人民幣升值前持有B股和境內外的外幣債券等外幣資產都會面臨風險較大的境況,而將外匯資產兌換成人民幣,待人民幣升值后再進入B股才是更可取的策略,因為屆時國際投資者流入B股的可能性才會增加。
當然,困擾B股市場的其他問題,還包括股權分置改革中B股投資者是否會獲得對價補償,以何種形式,在何種程度上獲得對價補償等,這些問題至今都還處于不確定狀態。而隨著A股市場的逐步開放,B股市場日益陷入尷尬境地,它作為獨立市場存在的必要性越來越受到挑戰。這些問題不僅造成B股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堵塞和定價體系紊亂,也損害了B股投資者的權益。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對中國影響加劇的今天,我們應盡快明確B股市場的定位和基本政策,避免其發展態勢繼續惡化,以免對A股市場造成傳染效應,危及A股市場的穩定與改革。(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