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直預測美國經濟末日將至的人,或許得修改他們的口號:“末日近在眼前”應改成“嗯,離末日還有約6個月”。
昨天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近在眼前的不是末日,而可能是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高于4%。
消費物價指數是關鍵的通脹指標,該指數6月份微升0.1%,較5月份水平沒有變化,且低于接受彭博社(Bloomberg)調查的經濟學家們預期的0.2%。同時零售額上升1.7%,高于預期。這些經濟數據再加上周三的預算赤字減少消息,展現了一個令悲觀人士不安的景象:美國經濟在穩步增長,同時沒有引發通貨膨脹。連可能讓人擔憂的“疲軟期”也沒有出現。
華爾街受此消息提振走強,標準普爾500指數接近4年最高水平。但一切是否都像數據顯示的那樣美好呢?
這些數字顯然意味著,悲觀人士將不得不重新評估他們的觀點,或至少重新評估事態演繹的進程。雖然如此,他們可以從最新發布的整體指數數據中,找到一些令人悲觀的證據。
首先,消費物價指數因未能準確反映通脹環境而遭到批評。能源價格上漲,醫療成本上升,房價漲得離譜,教育費用也在上漲。把所有這些開支去掉,通脹就會像消費物價指數顯示的那樣溫和。但消費者不是生活在消費物價指數的世界里。
不過,美國消費者的確生活在一個不斷消費的世界里。當然,低利率幫了忙。消費者也得益于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的促銷,該公司將雇員購車折扣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美國人。這推動購車量增長4.8%,進而提高了零售額數據。就像任何悲觀人士會告訴你的那樣,通用汽車的大幅折扣并不是推動經濟復蘇的最佳引擎。
如果美國發生消費衰退,這將是14年來的首次,但它畢竟有可能發生。然而悲觀人士必須承認,美國消費者仍然有底氣,即便這底氣是用信用卡買來的。(信息來源:駐紐約總領館經商室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