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達近幾年來,廣州民營經濟呈現出總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壯大、實力明顯增強的好局面,但廣州民營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何因勢利導,抓住機遇,加快廣州民營經濟發展,提高其競爭力,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發展民營經濟,需要從思想觀念、管理體制、政策措施、發展環境等方面采取綜合性措施,因勢利導,大力推進,才能使其得以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廣州民營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截至2004年底,全市私營企業共9.99萬戶、注冊資金總額1153.7億元、投資人數28.88萬人、登記雇工人數為58.9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7.04%、22.58%、91.93%和21.35%;個體工商戶24.48萬戶,從業人員37.54萬人,登記注冊資金54.6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1%、4.03%,下降了6.74%。至2004年底,廣州市私營有限責任公司有81456家,占私營企業總數的81.57%,同比增長25.71%;私營股份有限公司有9家,占私營企業總數的0.01%,同比增長0%;個人獨資企業有15296家,占私營企業總數的15.32%,同比增長37.81%;合伙企業有3099家,占私營企業總數的3.1%,同比增長14.74%。其中,企業集團有67家,占私營企業總數的0.07%,同比增長42.55%。私營企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廣州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戶均注冊資金分別是115.52萬元和2.23萬元,均超過全國101.3萬元和1.59萬元的平均水平。截至2004年底,廣州市登記在冊的私營企業中,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2225戶,注冊資本超過億元的私營企業有48戶,私營企業集團有67戶。規模經營和品牌化的民營企業明顯增加。目前,廣州市民營經濟在商業貿易、市場建設、房地產開發、飲食服務等領域的經營已呈現規模發展的勢頭。涌現了一批像新荔枝灣酒家、東江海鮮酒家、綠茵閣咖啡廳等知名的飲食集團和連鎖店。在2004年全國房企十強中,廣州的民營企業有3家入圍。與此同時,品牌化的民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涌現了“立白”洗衣粉、“好迪”化妝品、“康威”運動服、富力地產、海印集團、寶龍集團、七喜股份、藍月亮、美晨集團、香江野生動物世界等一批名牌產品和知名企業。全市民營企業擁有市著名商標80個,省著名商標15個,全國馳名商標1個。
廣州民營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問題。1.個體工商戶總體發展緩慢,生產制造型的個體工商戶比重偏小。這幾年,廣州市個體工商戶發展已趨緩慢,并出現了負增長,其中,2003年底的戶數、從業人員和注冊資金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22%、13.23%和11.27%;2004年底的戶數、從業人員雖比2003年底略有回升,增長6.31%和4.03%,但其注冊資金還是呈下降趨勢,下降6.74%。出現這種情況誠然與個體工商戶企業轉變為新的私營企業有關系,但也有營商環境的影響,如受經營成本加大、城區改造拆遷等因素影響,使部分業戶不能繼續經營。到2004年底,廣州市個體工商戶中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0.37%、7.69%、91.94%,第三產業是第一產業的274倍,是第二產業的13倍。2.實力強、影響大的民營企業不多。1991年廣州市的私營企業總數是3290戶,當時排在全國各城市之首,到2002年上半年,廣州市有58452戶,上海市的私營企業有205142戶,是廣州市的3.51倍。目前,廣州市個體私營企業戶數少于重慶、天津、成都、北京等大城市,僅與寧波、溫州、濰坊等市相當。注冊資本超10億元的,省內已有10多戶,但廣州市尚無1家。3.資金不足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據抽樣調查反映:廣州市非公經濟有50.04%的企業反映資金緊張。反映資金緊張的非公經濟中,個體工商戶占23.15%,非公司企業占25.5%,有限責任公司占23.78%,共占反映資金緊張企業的71.34%。目前廣州市除少數大型私營企業容易獲得銀行支持外,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全市私營企業的貸款金額為23億元,僅占全市貸款總量的0.35%。與產值占全市國民生產近50%的個體私營經濟形成巨大的反差。非金融部門籌集資金至今仍是個體、私營經濟解決創業和運作資金的主要渠道,有46.6%的私營企業和55.56%的個體工商戶是向親朋好友貸款的。4.企業的起點低,規模小,整體實力不強。2004年,廣州市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金為115.52萬元,個體工商戶戶均注冊資金為2.23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2%和12.21%;民營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多,技術密集型行業少,新上項目起點較低,能擠進國家高新技術的項目少之又少;個體私營業主普遍存在文化層次偏低、視野狹窄,不能及時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和培訓人才,造成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的缺乏。5.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企業經營者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目前,廣州市很多個體私營企業仍采取以家族為核心的家族式管理,企業內部缺乏民主與約束機制,決策隨意化,企業缺少創新。在發展上普遍存在過度審慎,開拓性、前瞻性不夠,更不敢隨便地把企業交給專業的職業經理人經營,投資決策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據統計,2004年私營股份有限公司有9家,占全市私營企業戶數的0.01%;集團公司有67家,占全市私營企業戶數的0.07%,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企業占有的份額相當少。此外,民營企業在政策法律觀念、資信、勞資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企業拖欠民工工資等現象較為普遍。
(二)原因分析。
1.政策落實力度弱。2002年和200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分別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定》和《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若干含金量較高的政策對民營經濟加以扶持。這些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一是政府職能轉變滯緩。一些部門在思想認識上對民營經濟還存在歧視或為了本部門利益,在政策制定上流于形式,政策創新缺乏突破;二是一些部門辦事拖拉,主動性較差,行政效率太低;三是政策難以落實到位,說得多干得少,許多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被扭曲。據省企調隊調查,有一半的被調查者表示,政策的執行力度亟待提升,有近七成的被調查者認為,優惠政策不夠明朗化,企業很難及時了解與掌握具體規定;四是變相“三亂”時有發生。一些政府部門權力意識濃厚,以審批控制代替市場監管,以紅頭文件停止一些行業經營或在一些行業內實行發展總量控制;一些政府部門執法隨意性大,對民營企業的檢查過于頻繁,干擾了企業的正常運作。還有一些政府部門將一部分政府職能轉給中介機構代為履行,并通過這些附屬的中介機構進行收費,特別是在各類許可證年審前,均要收取各類指定的服務費、檢測費、檢驗費、培訓費等,增加了企業的負擔。2.企業融資難度大。就現實情況看,民營企業很難獲得政府的專項財政資金;商業銀行受體制、管理和觀念的影響,對民營企業心存戒備,貸款門檻較高。據金融機構統計,2003年廣東全省金融機構各項短期貸款余額中,個體私營企業貸款僅占1%。在2002年全省民營投資資金來源中,民營經濟的國內貸款占10%,而自籌投資高達40.7%,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只好高息從民間籌資,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3.缺乏一視同仁的平等競爭環境。市場準入方面,據國家發改委的調查顯示,民營經濟在近30個產業領域存在“限進”情況。稅收方面,外資企業的稅收負擔比例就比民營企業小,據相關資料顯示,民營企業的所得稅比例為33%,而外資企業則為26%。融資渠道上,目前廣州市私營企業集體中通過上市融資的屈指可數。佳都集團是與新加坡ECS公司合資后在新加坡上市;恒大、城啟、海印、寶龍、七喜股份等等則是通過買殼在國內上市的。對于民營企業發行債券,管理層基本持排斥態度,到目前尚未有一家民營企業發行債券。在廣告招牌整治、散體材料運輸車的顏色、合同期限等方面,要求民營企業的條件也都比國有、外資企業苛刻。4.企業產權結構欠佳。由于私營企業大部分是靠投資積累或者通過親情關系借貸來的,產權主體帶有濃厚的血緣、親緣色彩,致使私營企業呈現出典型的家族式經營特點,產權結構明顯具有封閉性和單極性。主要表現為排斥外來投資和私營企業社會化的滯后。其經營分散,經營理念封閉,協作意識差,與其他企業缺乏協調配套,同種產品重復生產,互相壓價,惡性競爭,影響經濟質量的提高。5.存在行政壟斷。壟斷就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如強制買賣、地區壟斷、部門和行業壟斷、強制聯合以及制定具有限制競爭影響的行政規定。還有的以行業協會名義搞所謂的行業自律,由于目前我國的行業協會還是一種半官方組織,這種所謂的行業價格自律實際就是一種價格壟斷。特別是一些集行政管理和生產經營為一體的行政性公司、承擔著管理行業任務的大企業集團以及一些掛靠這個局、那個部享受優惠待遇的企業,憑借政府給予的特權,在某些產品的生產、銷售或原材料采購上處于人為的壟斷地位,從而不公平地限制了競爭。有些法律法規本身就存在行業壟斷。
全面提升廣州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基本思路
(一)明確廣州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今年,廣州市委八屆四次全會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推動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型。圍繞這一新要求,廣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應考慮這樣來確定:就要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積極實施民營經濟產業戰略和名牌帶動戰略,積極支持區域特色民營經濟發展,加快民營經濟向現代化企業制度轉變,堅持量的擴張與質的提高并舉,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加快發展。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培育一批技術先進、主業突出、行業優勢明顯、經濟效益顯著、市場占有率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民營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民營經濟特色產業群;發展一大批具有“特、專、精、新”特色、經營靈活的中小民營企業和民營高科技產業。不斷提高民營經濟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涌現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從而全面提升廣州民營經濟的整體水平。(二)進一步優化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1.優化政策環境。黨的十六大召開以后,廣州于2003年8月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加快廣州市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提出了“十個放寬”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了廣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針對民營經濟的融資難問題,當前突出要完善和落實有關金融政策,拓寬民營經濟的融資渠道:一是加快建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各商業銀行分(支)行要根據民營企業的特點,積極開展相應的新業務、新品種,同時研究新的風險控制辦法,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積極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在金融體制改革中,地方金融機構要考慮吸收民間資本,積極探索銀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二是將政府設立的財政性引導資金、財政性補助扶持資金向民營經濟開放;三是動員鼓勵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設立擔保機構,鼓勵和規范民營企業間的互助擔保;四是積極引導非金融機構、企業集團、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資本組建風險投資機構,培育和壯大民營科技企業;五是通過股份制改造、上市、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直接融資。2.優化法制環境。全面清理和完善地方性法規,依法取消在進出口管理、用地、人才引進、辦理證照等方面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規定,著重規范政府行為,依法清理亂收費、亂攤派和亂罰款“三亂”行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主及其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3.優化政務環境。各級領導要把工作作風切實轉到制定規劃、政策引導、維護市場秩序、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對民營企業少干預多服務、少限制多支持;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清理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減少收費事項,降低收費標準;對重點民營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嚴禁各種形式的亂收費、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和行政機關的中介服務、有償服務、強制性服務;要按照公正、便民和廉政、勤政以及高效、務實的準則,全面實施《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大力推行政務公開,要求政府各職能部門公開辦事制度,向社會公開辦事內容、辦事依據、辦事條件、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結果、辦事紀律和服務承諾,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的建設,以“集中、精簡、高效、優質”的服務標準,按“工商受理,網上發布,并聯審批,限時完成”的方式,推行“網上并聯審批”和“網上年審”制度,為企業辦理經營證(照)和有關的年審事項,縮短業務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4.優化市場環境。要進一步放寬政策,擴大民間投資領域,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領域,都應對民營資本開放,凡是對外資開放的領域,都應允許民營資本進入。當前的重點,一是推行高新技術產業向民營資本開放,提高民營經濟的技術含量;二是加快政府部門所屬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步伐,允許民間資本在公交、供水、供氣、環衛、綠化、殯葬等領域以獨資、合作、合資、參股等方式進入;三是要著手建立社會信用聯合征信系統,把企業登記注冊、依法納稅、履行合同、償債還貸等的有關資料錄入數據庫,向社會提供企業信用征詢服務;堅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偷稅漏稅、無照經營、合同違約、商業欺詐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開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打擊走私和非法中介活動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整頓建筑、文化、旅游、集貿市場,強化稅收監管。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5.優化服務環境。政府的重要職責是組織社會力量,為民營企業創造專業化的服務體系。一是發展創業輔導、投資咨詢、管理診斷等社會中介組織和行業自律性組織,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和市場方面的咨詢服務;二是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市場、技術市場和人才市場;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經濟園區的整體功能,做到硬件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園區發展;四是強化民營經濟的社會保障支持,擴大民營經濟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范圍,將民營企業從業人員的養老、工傷、失業、醫療、女工生育等社會保險,納入全市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后顧之憂。6.優化輿論環境。要充分利用各種傳媒工具,廣泛宣傳民營經濟對富民強市的重要作用,宣傳先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事跡,在社會上形成政治上認同、社會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法律上平等的輿論氛圍。同時,在民營企業中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紀教育等活動,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氛圍,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堅持開展對私營企業的評先活動,在私營企業中開展“青年文明號”、“文明經營戶”和“光彩之星”評選。積極開展對私企納稅大戶、先進私營企業和先進個體工商戶的表彰活動。(三)實施民營經濟產業戰略,支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大。1.繼續扶持企業集團化經營。應把私營企業集團作為重點扶持的對象,稅務、工商、計劃、金融等有關主管部門都應以此作為幫扶對象,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要選擇一批主業突出,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的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管理能力強以及規模經濟效益好,能參與國際競爭的私營企業集團,作為市重點培育的對象。各區、縣級市也應列出培育和發展大型私營企業(集團)的名單,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做強做大。2.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支持民營企業與其他經濟形式融合組成大型股份制企業。目前廣州市已有1500多家國有、集體企業完成了改制,轉制為私營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法人或有限責任公司,其產權及管理模式對改變現存私營企業中大量的家族式經營甚有幫助,應該積極支持和促進其改制工作,要鼓勵和引導私營經濟通過產權轉讓、合資、合作、承包、租賃、托管、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改組、改造,并享有國有企業轉制的優惠政策。對有條件的私營企業,更要支持其進行股份制改造,要鼓勵、支持它們通過買殼、參股等形式重組上市公司。(四)突出發展重點,培育一批產業集群。1.實施優勢產業戰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廣州市汽車制造、石油化工、信息技術等支柱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以資金支持、創業支持、社會服務等形式,帶動民營企業發展專業協作、加盟連鎖經營,與大企業配套,成為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繼續發揮廣州市民營經濟在餐飲業、房地產、商業物流、出口加工業、信息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使之形成優勢企業集群;充分利用建立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機遇,積極吸引外地、港澳資金流入廣州,加強廣州市民營企業與外來投資者的合作,發揮廣州市民營經濟的輻射力和帶動力。2.積極支持廣州市發展大型的中高級批發市場。要引導個體、私營企業相對集中地,生產、經營同類產品和系列產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塊狀經濟和區域產業鏈,實現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分散型、小規模型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形成一批規模大、輻射面廣、示范性強的中高級批發市場。(五)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大力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發展。1.允許公司制小企業注冊資本金分期注入。設立公司制小企業時,按《公司法》的規定注冊,資金有困難時,注冊資本金在50萬元以下(含50萬元)的,注冊資本可分期到位,但首期出資額須達到注冊資本金的10%以上且最低不低于3萬元;一年內實繳注冊資本須追加至50%以上,三年內全部到位。資本金到位前,企業按注冊資本由每位股東根據出資比例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2.鼓勵申辦非公司制小企業。創業者可根據自身資本規模、行業特點、發展需要等實際情況,申辦注冊資本3萬元以上,具有法人資格的股份合作制等其他組織形式企業,申辦出資額不設下限的合伙企業和個體獨資企業。3.實行企業預備期。本市科技人員、下崗和失業人員創辦企業時基本符合企業設立條件,但在某些條件上一時尚未達到要求,通過短時間可以達到設立要求的,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辦預備期企業,預備期為一年。預備期企業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正規企業進行管理,享受新設立企業的財稅優惠,并在一年內視為非正規勞動組織享受社會保險過渡性政策。現有的社會非正規勞動組織向正式企業進行轉化過渡時,也可先申辦為預備期企業。4.重點支持科技創業型、吸納下崗和失業人員社區服務型的小企業、農村種養殖業。對處于成長期的這三類鼓勵型小企業給予財稅、融資、擔保、信息、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對處于出生期和衰退期的三類鼓勵型小企業,給予寬松準入,并暢通退出,同時在一定時期提供免費服務。5.實事求是地解決經營場地問題。允許中小企業在符合城市整體規劃和不擾民的情況下,利用住宅、宅基地、閑置廠房和一些產權不清但確有明確使用權的場地從事商業活動。有關消防、衛生部門應予以檢查驗收。(六)加大創新力度,提升民營企業科技水平。針對廣州市科技企業8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的特點,應繼續扶持和突出廣州市私營科技的優勢。要繼續落實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項目的各項優惠政策,通過公平競爭,納入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為此:1.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民營科技企業。通過“領辦創辦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進興辦一批、做大做強一批”,催生一大批民營科技型企業。二是要重視現有高新園區和特色產業基地和孵化器建設,重視項目、人才引進,支持留學生創業園建設;發展信息產業、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四大高新技術產業;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引進先進的風險投資運作理念。三是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積極創建新的農業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基地,進一步提高廣州市農業產業化的規模和水平。2.加大四個力度。一是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小批次地組織行業走出去尋求對接、經常性組織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對接、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各類技術成果洽談會、繼續辦好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二是加大創新體系建設力度。要積極創建一批企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行業共性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和區域支柱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支持和鼓勵社會發展多形式的科技信息中心、專利服務機構等中介組織;鼓勵現有的科研院所在機制、體制上進行改革,把科研院所改強、做大、變活;完善保障體系,以信息服務、增加科技投入為重點,完善政策法規、增強宏觀調控能力。三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要設立專利專項資金,重點引導扶持鼓勵發明專利申請、國外專利申請和專利示范企業,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開展行業專利戰略研究,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加大執法力度,對商標、專利權人依法實施保護。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財政投入要依法定比例正常列支;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3.抓好五類載體。一是高新技術發展載體。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器)。二是人才引進吸納載體。主要是留學生交流會和創業園,通過這些載體將對其高新技術項目在經費上優先給予支持。三是科技合作交流載體。要發揮網上技術市場和虛擬科技研究開發中心作用,形成科技合作對外展示的重要平臺和品牌工程。四是技術成果轉化載體。要著手考慮引進外地技術層次高的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先進成果,在廣州市設立成果轉化基地,加快高新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五是風險投資擔保載體。現有的高風險投資公司和信用擔保公司要多摸索如何搞好風險評估,如何加強投資過程中的風險管理,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七)著力提高民營企業自身素質。1.明晰產權關系,規范企業制度。要引導企業在創立之初就要明確產權歸屬,突破單一的產權制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資本社會化。要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的民營企業,選擇適宜的企業制度,積極引導一定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重組向現代公司制度企業轉型,建立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動力機制和約束機制。2.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民營企業主要加強自身修養,面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勢,盡快加強各種法律、法規、經濟政策以及市場游戲規則的學習,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民營企業必須完善人才制度,通過多種方式吸收社會人才,充實壯大技術人才隊伍,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創造條件,鼓勵人才到民營企業就業;要加強現有專業人才的培訓,積極創造條件,為高科技人才提供發展空間。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形成科學有效的人才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保證技術人員隊伍的穩定;要加強從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培訓和政策法律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3.建立良好的信譽。要引導民營企業增強誠信意識,重信譽、守合同,創造和培養自己的品牌,摒棄短期行為,真正做到以質量占領市場、靠信用贏得客戶,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追求持續的發展和效益。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新世紀,世界經濟已朝著全球一體化方向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的加速形成,這些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剛剛公布實施的《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極大程度地改變了過去畫線、畫圈,將民營經濟排除其外的情況。隨著一個個為民營經濟創造平等競爭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重大舉措的推出,困擾民營經濟發展多年的市場準入、融資、稅收等問題有望得以解決。我們相信,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廣州市的民營經濟也一定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再創新的輝煌。(作者系廣州市工商局局長)(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