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落實科學發展觀 黑龍江篇:清河森林資源保護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5日 15:06 商務部網站

  東北網7月15日電7月14日《焦點訪談》播出節目落實科學發展觀·東北振興:黑龍江清和森林資源保護。

  節目內容如下:

  主持人(敬一丹):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

  說到東北振興,我們會很自然的想到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那片片林海,那里的森林資源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產出的木材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30年前,我曾經作為知青在東北林區清河林業局當廣播員,那個時候,我在廣播站大喇叭里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我離開那里以后還不斷的聽到來自林區的消息,當我知道清河和很多林區一樣曾經遭遇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時候,就越發的惦記那個地方。

  最近在采訪《落實科學發展觀——東北振興》的時候,我很想清河,但是因為手頭有別的采訪工作沒能成行,而我的同事陳潔去了清河林業局。

  解說:

  1972年敬一丹作為知青下鄉時,清河林業局剛剛組建,她在這里度過了青春歲月中的難忘的五年。三十年后這家規模不大的林業局在黑龍江森工林區越來越引人注目。盡管國家大副調節木材生產產量,這里人均收入連續七年每年增長14%。去年達到6500多元,是黑龍江林區職工平均收入的1.4倍。

  敬一丹第一問: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很想知道現在那里的森林資源怎么樣?是怎么管的?

  記者陳潔:

  現在這里的森林資源正在得到有效的保護,很您在的時候不一樣了。現在這里實施的叫做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林子是承包到人、承包到戶,由每家每戶進行管理。碰巧的是我們在這采訪時碰到您當年老同事的一個兒子,他們家也承包了一片林子。

  記者:這是屬于您管護的地方嗎?

  徐鵬:對。

  記者:現在在這兒種的藥材是嗎?

  徐鵬:對。

  解說:

  徐鵬,42歲,清河林業局興盛林業廠職工,他是敬一丹當年老同事的兒子,他父親和林子打了一輩子交道,他現在還和林子打交道,只是方式不同了。1998年徐鵬與清河林業局簽定承包合同,成為96公頃森林資源的管護責任人,管護期為30年。

  徐鵬:

  我們這跟以前農村的責任田一樣,(林子)也是劃分到家了,歸你自己經營這片,凡是木材、林地是國家的,砍這些都不行,這都是國家的東西,我們有權在這經營。

  記者:經營什么?

  徐鵬:經營這些草藥啦,這都可以,種藥材這都可以經營。

  解說:

  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內容分管護和經營兩部分。管護主要是對林木,承包人負責林木的防火、防盜、防病蟲害,并按林業局的統一計劃進行撫育保護,在不影響林木生長的前提下,承包人可以對山野菜、山藥材等等林下資源進行資源。

  田喜軍(黑龍江省清和林業局局長):

  從當時看,如果不搞管護經營,不把廣大職工群眾發動起來,就像咱們護林防火人人有則。實質來說不把我們的職工拉到林子里,連心、連力、連責是護林防火人人有責,也人人無責。這個山副產品也是不等到季節,它也是刀削斧砍,殺雞取卵似的掠奪性的采集。所以說給森林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解說:

  刀銷斧砍、殺雞取卵是對以前人們和森林相處方式的形象寫照,而現在人們和林子相處的方式由過去以生產為主,變成了以生態建設為主。清河林業局木材采伐量由以前的十六萬立方米,減少到十二萬五千立方米。木材砍少了,林子得到了修養,林區人管護好森林,不僅可以得到管護費,還可以充分林下資源帶來的效益。

  徐鵬:像五味子,以前沒等成熟,剛綠了就都采了,現在等果子紅了成熟了以后才能采,賣了好價錢,它就值錢了。

  解說:

  管護經營責任制調動了林區人管林、護林的積極性,從1998年開始清河林區山上2400多戶人家管護林區十二萬七千公頃的林地,在人們的精心呵護下,林子更美了,林下資源更加豐富了。

  徐鵬:這個是黨參,這是黃芪,這里有四葉參,這都是自己種的,現在得都變成野生了,現在都可以采了。這些我藥材采了,怎么不得掙七八千塊錢。

  敬一丹第二問:

  過去林區都是靠砍木頭吃飯?現在林區砍木頭少了,人們靠什么吃飯呢?

  陳潔:

  我們在林區的采訪的時候有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現在的林區人不再靠伐木領工資過日子,而是發展林區多種經營,依靠多種經營他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像徐鵬他們家就是這樣的。

  記者:這是什么機器?

  徐鵬:這是鏟地的,這是除草的拔草的。

  記者:那是什么。

  徐鵬:那是旋耕機,旋地的。

  記者:那這些機器全部加起來也得不少錢吧?

  徐鵬:得四萬塊錢吧。

  記者:這都是你們個人得嗎?

  徐鵬:都是個人得。

  記者:家家戶戶都有這些機器嗎?

  徐鵬:對,80%都有。

  解說:

  徐鵬所在的興盛林場,地處淺山區,有大量的耕地,林區發展多種經營后,徐鵬夫婦承包了16公頃地,家庭致富的主要收入來自于種地。

  記者:你們忙夠嗆。

  徐鵬:是,一天我們都沒有閑的時候。

  記者:收入也夠高的?

  徐鵬:收入也行。

  解說:依靠種地徐鵬家一年的收入能達到4萬多元。

  記者:你這是干什么呢?

  張紅巖:種木耳。

  記者:種木耳啊?

  解說:

  淺山區有耕地可以種地,沒有耕地的林場人們也不愁活路。我們在路邊遇到這位老人叫張紅巖,今年71歲,50年前來到東北林區一直是伐木工人,現在老人退休在家,靠退休工資過日子,膝下五個兒子,一個是國家公務員,其他四個人人有管護區,個個有多種經營的項目。

  記者:

  老大在養木耳,老二他在公安局上班,老三養蜂,老四在山里養林娃,老五也是。這都能掙到錢嗎?

  張紅巖(清河林業局建設林場退休職工):

  都能行,生活都挺好,一年得差不多都能掙三萬來塊錢吧。

  解說:

  這片林子的黑木耳是老大的,今年黑木耳一袋能掙七八毛錢,林下這三萬袋就是兩萬多塊錢。這片水泡子養的是老四和老五的林娃,別看現在小,到成熟的時候,一只能賣十塊錢,一年收入總在十萬以上。山里林子大,這些兒子經營的點多,一年到頭到處跑,跟隨老人我們好不容易在一片椴樹林邊找到了一個,他是放蜂的老三。

  張建波(張紅巖的三兒子):

  一百零八箱,總的一年(收入)四五萬塊錢。

  解說:

  老長一家人的生活是清河林區的縮影,他們有的種藥材,有的配置食用菌,有的搞森林養殖,不管經營什么項目,收入都比砍木頭豐厚,幾年下來,林區人意識到森林里資源豐富,保護好這片林子大伙的生活才能更加富裕。

  張建波:

  你看我們這么大大山,人勤快點的,不說養蜂也行,管護區里可以搞點什么,去種點藥什么的,都不愁銷路,林業局都幫我們賣,咱說實話,現在這社會也是跟原來不一樣了,真沒有現在日子過得好。

  敬一丹第三問:

  我們還想知道這會長久嗎?

  陳潔:

  您現在問的這個問題也是我們在采訪過程中很多林區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這幾年清河林業局在山下通過招商引資的方法吸引了很多工廠,他們想通過這些工廠帶基地,然后基地連萬家,讓現在這樣的好日子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解說:

  這家藥廠就是按照這條思路招商引資來的。山上養的林娃、種的黨參等山藥材都是這家工廠的原料,去年底這家廠建成不久就在清河采集了300多萬元的藥材。

  張彥文(藥廠總經理)

  在我們需要的藥材方面,無論是野生還是說從北藥種植這方面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足夠我們藥廠在當地生存二十年了。

  解說:

  這是山下清河林業局所在地,整個小鎮不大,像藥廠這樣的企業卻不少。近年來,木材加工廠、飲料廠、食用菌加工廠等十幾家企業都在這里安家落戶,而且效益都還不錯,這些企業為清河的發展注入活力,他們不僅提供了兩萬三千多個就業崗位,而且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清河人的生活因此更加富裕。

  張德君(木材加工廠員工):

  以前在老廠的時候,工資方面老拖欠,有時候幾個月開不出工資,現在好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田喜軍:

  我們的總體發展思路是山上建生產區,山下建生產生活兼容區,加速山下小城鎮生態工業建設,拉動二三產業,達到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的服務。

  主持人:

  回想三十多年前,林區剛開發的時候,我們把好木頭當柴火燒也不覺得心疼,我離開那里的時候,林場已經規定只能燒枝丫柴了,而現在人們正用管護經營的方式和林子打交道,看來人們和林子的相處方式越來越趨于和諧了。振興東北,人們無法忽視那片茫茫蒼蒼的森林,無法忘記100萬森工企業的職工,而學會用科學的、和諧的方式和森林相處“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才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焦點訪談》,再見。

  (信息來源: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黑龍江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