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深厚而富饒的土地。
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
一顆鑲嵌在太行山之巔璀璨晶瑩的明珠。
遍覽晉城,無論你橫看豎看,上看下看,它都堪稱一塊寶地。這里有女媧補天、神農躬耕、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優美傳說;這里有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眺黃河、北接上黨的區位優勢:太焦候月鐵路、2071國道、晉焦、晉長、晉陽等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這里有當年八路軍創立的太行、太岳等革命根據地,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李先會、徐向前、薄一波等留下的戰斗足跡;這里有聞名于世的蘭花炭,是“沁水煤田”的腹部,煤層氣、鐵礦石、鋁釩土、銅、錳、鏟、金、銀、大理石等也蘊藏豐富,尤其是無煙煤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山西的二分之一;這里歷史文化遺產眾多,自然風光壯美,皇城相府、柳氏民居、青蓮寺、玉皇廟、炎帝陵、神農廟、長平古戰場、王莽嶺、蟒河、歷山等都已建成著名的旅游景點;這里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已是街道寬闊平坦,綠樹成蔭,新樓樹立、環境優雅,在省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正在沖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
物寶天華的晉城不可廖廖數語盡述。而當我們從經濟的角度縱覽晉城,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絢麗的圖畫。建造新型能源煤化工基地的晉城
晉城建市2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的領導班子都始終如一地把發展當作第一要務,按照晉城市資源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的內在要求,根據晉城在全國、全省發展格局中產業分工的科學定位,逐漸形成了將晉城建成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的科學的、戰略的發展定位。特別是進入二址一世紀以后,晉城市經濟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在全市已形成了四大基地、八大產業的經濟框架,這便是晉城210萬人民都耳熟能詳的“四梁八柱”。這“四梁八柱”分別為煤炭、煤化工、電力、冶鑄、建材、絲麻、飲品、旅游八大行業。
煤炭行業 按照“關小改中建大”的方針,積極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集約經營,生產集中度、技術裝備水平和安全設備明顯提高,整體效果顯著提升。累計建成百分噸以上礦井8座,60萬噸礦井6座,30萬噸礦井4座。煤炭加工轉化率提高到了25%。煤轉焦方面,興高焦化100萬噸機焦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三甲、表龍、沁誠等無煙煤環保機焦正在建設。建成后,無煙煤機焦總量可達500萬噸。
電力行業 堅持大電廠與小水電、小火電并重發展,現裝機容量已達240萬千瓦,還有陽電二期、熱電聯供和蘭花陽城、高都、巴公等300萬千瓦正在建設。五個國家級小水電以及50萬千伏輸變電工程進展順利。魯能4×60萬千瓦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審批。
煤化工行業 這是晉城市最大的潛力所在,也是我們調整產業結構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全市以建設300萬噸高濃度氮肥基地為目標,現已建成蘭花一化、天脊晉城化工公司和“大化”三個“1830”和天脊晉城化工公司一個“813”項目,形成了103萬噸生產能力。在建的還有晉豐“3652”、蘭花陽城“1830”和天舉“4060”等。屆時,將達到258萬噸規模。丹峰30萬噸甲醇、天脊晉城化工20萬噸甲醇及1.2萬噸三聚氰胺等項目正積極建設。
冶鑄行業 現已建成澤州東方、眾鑫、高平箭頭、陵川鑫源等13座100立方米以上高爐和高平興華1座318立方米高爐。福盛鋼鐵有限公司100萬噸軋鋼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開發區國際鑄造工業園區、泫氏鑄業、澤州金工等一批高檔鑄造項目正迅速崛起。2004年,全市生鐵產量達到288萬噸,鑄造產量達到7265萬噸,其中中高檔鑄件占42.4%,在發展新材料方面,蘭花華明納米材料公司年產3萬噸納米級碳酸鈣項目一期1.5萬噸工程已建成投產,正新上萬噸油墨鈣和造紙鈣項目。晉城鋼嶺地年產5萬噸稀土合金材料已形成1萬噸生產能力。開發區富基常壓燒結法陶瓷密封環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澤州鋁硅鈦、高嶺土項目正在興建。
飲品行業 兩大品牌——夏普賽爾、白馬王5萬噸擴建工程進展順利,塔王醋業、華萸飲品等一批能帶動農民增收的多元綠色飲品項目正在實施。
旅游行業 以打造“五大品牌”和建設“三線”工程為重點,投資1.5億元,建成旅游公路21條、106公里。其中,皇城相府在發展速度、綜合效益等方面,已成為我省旅游開發中的一個典范。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24.8萬人次,總收入達9.485億元,比上年增長85%。皇城相府、王莽嶺、鳳凰歡樂谷、玨山已成為省納外高度監管的旅游景點。
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四大基地、發展領先大產業的全市經濟大框架已初步形成。2004年,八大產業提供的稅收占全市近80%,行業結構調整處于全省前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晉城
在推進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各城市、各級黨委、政府針對資源型經濟耗能高、污染重的特點,加大了資源的節約保護和環境整治力度。采取強有力措施,關閉了500多座3萬噸以下礦井;對現存大部分礦井改革了采煤方法,使全市煤炭資源回采率達到40%左右,尤其是陽城縣平均高達60%以上;陽城縣在全國首家探索了煤礦“數字化”建設新路子,大大降低了礦山事故。認真組織實施了“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和“生態工程”。共取締關閉小高爐2000多座,關閉土法生產二硫化碳企業200多個。對重點污染企業實施了24小時監控,對部分散煤鍋爐進行了改造。通過整治,1500多家工業企業實現了環境達標。加之大規模的荒山綠化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市區“兩河治理”,對污水、垃圾的處理,使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初步遏制,全市人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全市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呈星火燎原之勢,正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假以時日,必將成為我市新的支信產業。⑴化工產業,作為化肥下游產品的衍伸與發展,我市委托浙江大學、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對我市無煙煤化工產品進行專門研究,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目前,凡峰30萬噸甲醇、天脊晉城化工20萬噸甲醇及1.2萬噸三聚氫胺等項目正積極建設。總投資達20.65億元人民幣的山西煤層氣綜合開發項目計劃已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下達。這個項目包括山西能源產業集團沁水煤田煤層氣集輸工程、市城市煤層氣輸配工程和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煤層氣發電工程三個子項目,都們于晉城,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礦井煤層氣開發利用工程它的實施標志著我省在煤層氣開發利用方面邁上了新的臺階。⑵醫藥產業,一是發展了具有晉城特色的道地中藥材產業,陵川黨參已順利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驗收,成為我省首家率先通過GAP認證驗收的中藥材品種。二是發展了開發區醫藥園區、城區崇安堂、高平七佛山等化學制藥企業。⑶高新技術產業,富晉二期項目正式開工,主要從事光通訊產品、多媒體揚聲器零組件、手機攝像頭零零件、HDD軸承零組件等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制造,標志著晉城市有了自己的IT產業。另外,曙光汽車加油器等項目也在迅速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晉城市近年來不斷地把經濟發展由粗放經營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轉移,堅持從節約資源中求發展,從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發展循環經濟中求發展,經濟增長方式有了明顯改善。采煤方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市已有163礦178面完成了采改,煤炭回采率由2001年的27%上升為37%,其中陽城達到50%。煤層氣開發項目全面展開。加大了對“三廢”的治理和綜合利用,在煤礦廢水澆地、工業廢水處理回用、煤矸石發電、發展廢渣建材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隨著結構調整的逐步深入,全市國民經濟呈現出逐年加快的發展態勢。GDP在1999年133.6億元的基礎上,第一年增長7.6%,第二年增長8.4%,第三年增長11.5%,第四年增長13.5%,達到198.49億元,第五年增長15%,達到244.4億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計劃。財政總收入在11.03億元的基礎上,第一年增長4.7%,第二年增長20.5%,第三年增長31.5%,第四年增長35.15%,達到30.12億元,第五年增長43.06%,達到43.09億元,充分表明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民營經濟充當縣域經濟主力的晉城
晉城的縣域經濟在比拼中壯大實力的。全市通過完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晉城市所屬的澤州、高平、陽城實力接近,競爭激烈。六縣(市、區)形成了你爭我趕,爭先發展的良好局面。繼2003年六縣市區財政收入全部突破億元大關,澤州、陽城、高平三縣市在全省119個縣區中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20強之后,2004年更是一路飄紅,陽城、高平的財政總收入突破6億元,分別達到6.6億元和6.1億元。各縣市區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如高平的養豬產業,陵川、沁水的畜牧業,陽城的絲麻、陶瓷業已成規模。從總體上看,全市礦區新型工業化、農區畜牧業和農業產業化、農村城市化、城市信息化方向明確,發展強勁,縣域經濟活力旺盛。
民營企業是晉城縣域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晉城民間游資多,城鄉存貸余額高居全國、全省前列。發揮這個優勢,調動民間投資,是實施民營“活”市戰略的突破口。為此,他們把優化環境作為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繼出臺加快發展非公經濟18條之后,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進一步降低準入門坎,加大扶持力度,放手放膽發展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作為全市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無論在數量、規模和檔次上,還是企業家的經營方式、理念和領域都發生了積極變化,一批民營企業已跳出單純依賴煤鐵資源發展的圈子,將經營觸角伸向了農副產品加工、旅游服務等多個領域。許多民營企業引進了職業經理人制度,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實現了由傳統的家庭經營模式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同時,民營企業家的社會、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充分肯定。2004年我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86.67億元,同比增長23.12%;上交稅金11.09億元,同比增長64.03%,上交稅金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25.8%,比上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發展速度達到1996年以來的最好水平。民營經濟發展最好的高平市,去年民營企業提供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51.6%。在數字中展現輝煌的晉城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晉城市人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正確的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前進,艱苦創業,使晉城大地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社會突飛猛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這里,筆者只提供四組數據來概括說明。第一組數據是同自己比。2004年與建市前的1984年相比,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25倍,年均增速11.75%;財政總收入增長39.85倍,年均增速21.52%;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6.30倍,年均增速16.1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倍,年均增速13.45%。第二組數據是同晉城市接壤的8個調邊城市比。人均GDP我們排第2位,人均財政收入排第1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3位,農民人均純收入排第2位。第三組數據是與全省11個地級市相比。人均GDP排第3位,人均財政收入排第3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4位,農民人均純收入排第3位。第四組數據是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來比。人均GDP比全國高622.14元,比全省高1954.47元;人均財政收入與全國基本持平,比全省高353.55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低1324.2元,比全省高194.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國高342.29元,比全省高688.69元。
這四組數據是晉城二十年來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發展巨變的最有力的詮釋、注解。沐浴二十一世紀的春風,晉城人民在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豪邁地提出了要把晉城經濟建成經濟強市、園林城市、一流文明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的“四市”目標。晉城已經從太行山上崛起,它必將綻放出更加燦爛的輝煌。
(信息來源:晉城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山西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