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激增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一年剛過半,許多中國紡織和成衣企業就面臨停產或裁員的命運,因為中國一些紡織品的對美出口已經超出了美國規定的限額。日前,中美商貿聯委會并未能就紡織品貿易爭端達成協議,又給紡織品出口企業當頭潑了一盆涼水,而雙方分歧之大也可見一斑。
出口的急速上升,也讓專家們更為憂慮:出口對經濟拉動力的突然變強,顯然不能持久
,而凈出口的高速增長恰恰反映出國內需求的不振。
增長格局突變 重提內需
近年比較穩定的經濟增長格局,從去年四季度起突然發生了變化,這變化在今年上半年更突出地表現出來。
海關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645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其中,出口3423.4億美元,增長32.7%;進口3026.9億美元,增長14%,順差近40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我國是貿易逆差68億美元。對于這樣的變化,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估計,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最終消費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約各占三分之一。
余永定強調說,今年上半年,雖然時有反復,但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下降,而凈出口的貢獻大大增加,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變化。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50%,最終消費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在40%以上,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約為6%。
凈出口的突然猛增,打破了原有的增長格局,并使本該在上半年出現回落的宏觀經濟維持強勢。余永定說,凈出口的高速增長通常反映了國內需求的不振。事實上,在中國經濟增長軌跡發生轉折的年份,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凈出口增長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之一的現象。
在對下半年經濟形勢進行預測的時候,國家發改委經濟所專家王小廣在一篇報告中不無擔憂地寫道:“出口增長可能明顯放慢,將對下半年經濟增長產生較明顯的壓力。要防止回落過大過急而對短期經濟增長產生過大的壓力。”
他建議,沿海地區經濟增長需要作適應性和戰略性轉變,要從對外資的過度依賴中擺脫出來,降低投資和出口高增長預期,將促進經濟增長的著眼點放在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持續快速增長上來,統籌內需和外需,把擴大內需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外貿依存度過高 動力變阻力
以擴大出口促進經濟發展的出口導向政策,長期以來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然而,當中國已成為全球中低端產品制造基地,當一些國家已經產生“中國制造恐懼癥”,當我國商務部長越來越多地為貿易摩擦疲于奔命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出口導向政策已遇到來自全球的約束,甚至可能成為中國進一步發展的阻力。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張平認為,從國際經驗比較看,中國經濟增長當前有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外貿依存度過高,現已高達70%,在此前的經濟發展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一個大國曾有如此高的外貿依存度;二是第二產業的比重極高,中國第二產業的比重2004年高達52.9%,比日本頂峰時期還要高近10個百分點,而服務業在2003年后比重一直在下降,這是很不正常的;三是資本形成率很高,目前已達到43.9%,過度的投資形成了大量的銀行壞賬,投資低效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頑癥。
張平說:“這三大與均衡發展道路相背的發展模式在一段時間里都為中國趕超作出過積極貢獻,但隨著城市化和金融的全面開放,這三大問題逐漸成為了阻撓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問題了。”
增加居民收入或成重中之重
今年經濟增長格局的變化,為我們及時地敲響了警鐘。變中求變,建立新的增長模式才是順時應勢之舉。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目前要將投資為出口服務的循環,轉變為投資為消費服務的循環,我國的經濟要建立在內需包括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的基礎上。具體來講,就是要圍繞消費需求多投資。例如在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包括交通建設、電網建設和自來水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在醫療、教育資源建設方面要注意地區均衡發展。
他還建議,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時,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解除老百姓消費的后顧之憂。不過,范劍平強調,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快速上升至20%,雖不及發達國家,但已超過眾多發展中國家。然而,我國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速度遠遠趕不上財政收入的增加速度,國民收入分配出現了財政收入遠遠高于居民收入增長的格局。1997-2003年,財政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別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長率的200%和368.9%;而1990-1995年,財政收入年均增長率僅分別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長率的69.0%和90.1%。專家認為,本輪經濟周期中,消費增長緩慢的根源即在于此。
張平等專家還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轉變增長模式的“藥方”。他說,中國經濟的增長偏離了最優發展軌跡,解決辦法的關鍵是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市場進行矯正。而過度依賴政府操作,如用行政的辦法刺激消費,不會有好的效果,只能越來越遠離均衡的發展路徑。市場機制是矯正經濟增長畸形的核心,只有減少政府干預,才能轉換經濟增長的模式和結構。
顯然,這一點對于政府本身來說,是十分困難的,這也是這幾年轉換增長模式“知易行難”的根源所在。然而,這樣的轉變已是別無選擇,縱然艱難,卻不可不為。
(信息來源:寧夏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