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價值創造型經濟與日本跨國公司的中國戰略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00:05 商務部網站

  日本政府在2004年10月發布的“月例經濟報告”上稱,日本的經濟景氣正在穩健地恢復。具體而言,以個人消費和企業設備投資為主的國內需求在增強,出口的增長平穩。日本產業的業況自1992年以來首次呈現正增長,企業的收益大幅度改善,特別是大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收益實現了199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雇傭形勢也在改善之中等等。日本及國際權威機構分析指出,日本經濟景氣的穩健恢復正是泡沫經濟破裂以來,日本努力艱辛地從事經濟和產業結構的改革,得以向價值創造型經濟轉型的重要成果。

  一、日本已向“價值創造型經濟”成功轉型

  所謂“價值創造型經濟”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以知識財產為主的“無形資產(intangibleassets)”的比重超過以土地、房地產、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為主的“有形資產(tangibleassets)”,并且,知識財產在為國家和地區創造新的價值的過程中成為競爭力的源泉的新型經濟。一般而言,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財產額主要由以下三大類構成:①科學性創造所產生的權利,如研究開發投資所形成的發明、專利權和專利使用權、設計、著作權等;②經濟性組織的能力及資產,如品牌、企業組織特有的結構及人力資源;③計算機信息,如軟件及數據庫等。在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中,無形資產所占的比重是多少,以及無形資產對GDP之比是判斷該國家是否屬于“價值創造型經濟”主要評價依據。以美日兩國為例,在無形資產相對于有形資產的比重方面,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的無形資產比重約18%,到2002年,這一比重上升為約80%;而日本在2003年,無形資產的比重約為45%。僅就日本制造業而言,與無形資產的比重相對于有形資產為59.9%。在無形資產對GDP之比方面,在2003年,美國約為17%,日本約為11%。因此可以說,日本基本上實現了向“價值創造型經濟”的成功轉型。

  二、“價值創造型經濟”與日本企業新的競爭基軸

  在企業層面上,價值創造型經濟的評價有兩種,一是在企業的市場價值總額中無形資產額在50%以上。例如,美國微軟公司在2001年6月的市場價值總額為390億美元,微軟所擁有的有形資產總額僅為23億美元,無形資產總額在其市場價值總額中所占比率高達90%左右。另一種評價方法是在企業的投資總額中,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投資超過50%。例如,在2000年度,日本的汽車、電機、通信與電子游戲、醫藥這4大產業的代表性企業的投資總額中,與無形資產有關的投資總額占全部投資總額的65~80%。也就是說,日本具代表性的大企業在進行投資活動中,大約把三分之二的資金投入到研究開發、品牌建設與維持的廣告宣傳中去,而在設備投資方面所投入的資金僅為總投資額的三分之一。對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應用無形資產展開經營活動已經成為日本企業面對國際競爭的經營方針,無形資產也正在成為日本企業創造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進而確立其新的競爭優勢的源泉。

  為了加快日本經濟向價值創造型經濟轉型,并且幫助日本企業以無形資產作為競爭的基軸,日本政府動用了一系列政策性工具。例如,在2003年,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所謂“知識財產取得·管理指針”,要求日本企業的經營者實施知識財產戰略、事業戰略與研究開發戰略“三位一體”的經營戰略,在制定企業的事業發展戰略與研究開發戰略時,確立高度重視知識財產的觀點。日本政府還在2004年上半年,公布了企業“《知識財產情報開示方針》”,要求日本企業制定并公開“《年度的知識財產報告書》”,在報告書中對研究開發投資、專利、技術與企業的發展戰略及企業組織的結合狀況做出報告。另外,日本政府還計劃在2004年底公布“知識財產戰略指標”,從①研究開發費累計額;②研究開發效率;③專利取得的生產力;④專利的收益性;⑤申請專利數的份額;⑥專利集中度;⑦專利群對事業拓展的貢獻度等定量指標來比較、評價日本企業的“知識財產能力”。

  三、日本產業新的勢力地圖與日本跨國公司100強

  日本企業實施知識財產戰略、事業戰略與研究開發戰略三位一體的經營戰略后,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成果是在信息家電領域確立了世界性競爭優勢,并且在彩色電視機領域雄風再現。日本企業的彩色電視機出口從1994年的18億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僅4億美元,跌到谷底。2003年,日本企業的彩色電視機出口恢復到12億美元的水平,并有望在2004年突破15億美元大關。信息家電中的映像機器也因此再次成為日本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日本企業是日本向“價值創造型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在泡沫經濟破裂后,日本企業通過數年來流血鎮痛的事業結構和組織結構的改革,終于鳳凰涅磐,得以再生,重新打造了日本產業新的勢力地圖,并且在2004年度《財富》世界500強公司中占據了大約五分之一的份額。

  家電與汽車是日本代表性的產業,在家電領域,按銷售額排名,前5位分別是①日立:第23位;②索尼:第30位;③松下電器:第31位;④東芝:第64位;⑤三菱電機:第151位。而且,在2004年度《財富》世界500強公司按行業排名的名單中,日立、索尼、松下電器、東芝、NEC分別為電子、電氣設備行業排名“中第2位至第7位(德國西門子公司名列第1位、韓國三星公司名列第5位)。上述企業不僅在日本國內產業領域霸占前5位,而且在國際上也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在日本政府的“價值創造型經濟”政策的引導下,日本跨國公司100強企業已經將經營資源集中于信息家電、汽車、工作機械、產業機器人等產業群的價值鏈高端,從而鞏固了在環球市場中有利的競爭地位。例如,在信息家電產業群,日立、索尼、松下電器、東芝和三菱電機5強又分別聯手或相互對抗而支配了半導體、電子關鍵零部件等“支援型產業群”,與此相關聯的,又有數字相機、OA機器產業群,以及電子游戲、信息處理、電子計算機等產業群。另外,在以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日產汽車為三強的汽車產業,其強有力的國際競爭地位又依存汽車關鍵零部件這一“支援型產業群”,以及工作機械、產業機器人、非鐵金屬、鋼鐵、化工等獨立的產業群。因此可以說,分析日本產業勢力地圖是認識《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日本跨國公司真正實力的有效方法。

  四、日本跨國公司100強的對華投資戰略

  如上所述,日本企業正在實施知識財產戰略、事業戰略、研究開發戰略“三位一體”的經營戰略。根據這一戰略,日本企業也正在努力重新構建日本國內的研究、開發與生產體系,并且形成了一股所謂的“工廠回歸日本”的潮流。今后數年,日本跨國公司的對中國投資戰略,將會在這一背景下展開。

  在今后1~2年中,日本跨國公司的對中國投資將會以其具有傳統優勢的家電、汽車這兩大產業及其各自的“支援型產業”為主深入展開。在對中國投資的特點上,家電產業與汽車產業又有所不同。家電產業是在己有的對中投資基礎上,擴大產品及服務的中國市場份額,而汽車產業則是致力于中國鋪建生產體系,為開拓市場打基礎。

  日本跨國公司在家電、汽車領域的對中國投資雖然特點不同,但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形成一股“新的中日合資運動”。例如,在家電領域,東芝與TCL在白色家電方面的合資,東芝與美的在空調方面的合資,以及松下電器、夏普、NEC、三菱電機與中國企業的新合資計劃。“新的中日合資運動”區別于過去的合資在于,日本跨國公司努力借助中國企業的銷售渠道大力推廣自己的品牌,從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就是要利用中國伙伴的“有形資產(渠道自資源)”增加自己的“無形資產(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附加價值。“新的中日合資運動”在汽車領域,特別引人注目,除了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日產、馬自達與中國主要汽車企業的大型合資項目以外,在汽車產業的“支援型產業”,如汽車關鍵零部件以及汽車用鋼板、鋼管的合資項目企業也將增加。例如,豐田汽車系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群約15家都有與中國合資生產的計劃。另外,新日鐵則有與寶山鋼鐵公司合資生產汽車用鋼板的大型項目計劃等等。

  日本跨國公司主導的“新的中日合資運動將會為中日企業間、產業間在價值鏈上的分工體系奠定基礎。據日本《通商白皮書2000》分析,日本生產、制造關鍵零部件,中國進出口關鍵零部件進行整機、整車組裝的分工網絡已經形成。在過去6年中,日本向中國境內的日資企業及中國企業出口的①信息家電關鍵零部件;②辦公用機器關鍵零部件:③通信機器用關鍵零部件的金額,擴大了約9倍。而且,在整個東亞地區,日本是最大的關鍵零部件的出口國,其擁有競爭優勢的關鍵零部件比例高達62%,而中國則是關鍵零部件的最大進口國,進口了東亞地區所需的約61%的關鍵零部件。隨著日本跨國公司在汽車領域對中國投資戰略的展開,日本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對中國出口也正在急速上升,例如,僅2004年上半年,日本汽車關鍵零部件的對中國出口就上升了65%。今后數年,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日產等與中國的整車合資項目正式啟動生產后,這一上升趨勢將會進一步加大。

  根據日本官方對日本跨國公司經營者所做的一項最新調查表明,日本跨國公司的在實施“知識財產經營戰略”的前提下,仍考慮不斷地擴大海外現地生產的比率,特別是日本制造業,計劃將海外生產比率由2004年的13%提高到2008年的20%,而且,制造業企業對中國的中長期投資擁有信心,準備在2005年從生產的品種、生產的產品的付加價值、生產規模這三方面加大對中國投資的力度,并且計劃在技術、品牌、營銷能力這三個“無形資產”的靈活應用上,確保對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擴大自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日本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戰略所表現出來的新的動向,值得中國政府關注,中國企業也應該有積極的對應策略。

  作者:蔡林海 跨國公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選自 《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

  主編:王志樂 研究員 商務部研究院 跨國公司研究中心 主任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文章類型: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