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我紡織品設限的外在壓力,事實上已成為浙江紡企產業升級的動力。記者日前調查發現,浙江紡織業目前正涌動著新一輪紡企與相關學校合作搞科研開發的潮流,大量“技術研發中心”、“服裝研究所”等實體在近期紛紛誕生。
盡管此前浙江也有過“校企”合作現象,但基本屬于先發優勢企業的零星行動,主要集中在浙東寧波、浙南溫州等服裝產業發達地區。而此輪浙江紡企與學校的“聯姻”,密集
爆發于歐美對我紡織品設限之后,且范圍更廣,迅速擴展到浙北嘉興、湖州、杭州余杭等地,其目的都明確指向以技術升級突破歐美“貿易壁壘”這一焦點。
具體表現如,最近杭州天奇印染有限公司紗線印整新技術研發中心、浙江理工大學先進紡織材料與設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杭州余杭區正式成立運行;嘉興市雀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正在與東華大學合作,創辦浙江毛衫染整技術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嘉興同心服裝有限公司和平湖市職業中專共同建立了平湖市服裝研究所等。
在紡企與高校頻頻合作的同時,當地政府或專業市場“搭臺”、企業“攀親”的大戲也正在浙江頻頻上演。據了解,嘉興海寧市與浙江大學合作的“浙大宏緯家紡研發中心”已建成,嘉興海寧市鎮兩級政府共投資700萬元的“華東家紡檢測中心”正在建設中;桐鄉市濮院羊毛衫市場先后與東華大學、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以及北京、江西的服裝學院等高校合作,組建了技術服務體系和信息化平臺,為紡企提供技術、產銷研方面的高端咨詢與服務。
“紡企與高校合作成立研發中心,這是浙紡企產業升級、改變粗放貿易方式、突破歐美貿易壁壘的第一步,也是打造浙江紡織品品牌的開始。”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陳南梁認為,此舉有利于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繞開針對低端產品設置的貿易“壁壘”。
在歐美對我紡織品設限,原料和勞動力漲價等因素影響下,今年前5個月,浙江紡織品出口單價在1美元以下(總價0.3億美元)的紡織品、服裝出口比去年同期已下降了4%。浙江外經貿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浙江紡織品低價競爭、盲目數量擴張的出口策略已走到了盡頭。(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