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北京事務所所長李章揆10日在韓《朝鮮日報》撰文指出,雖有預測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低成本優勢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但近來這種低成本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首先是勞動市場的變化,隨著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出現農村勞動力短缺現象,工資水平正逐步上漲;其次,能源和原材料短缺加劇,為保證短缺能源的取得需增加支出;第三,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土地嚴重短缺。對此,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魏杰表示,此前預計2015年前后到來的高成本時代可能提前10年在中國出現。中國企業繼上世紀90年
代后期以后,將進入第二次結構調整期。面對高成本時代的到來,部分中國優秀企業目前正通過加強管理體制革新和增加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以克服成本上升壓力,但更多實力較弱的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已開始向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更為低廉的內陸地區轉移。筆者指出,這與韓國企業將生產基地遷至海外的情況完全不同。
筆者稱,21世紀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已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無論對中國是否有好感,韓國都無法擺脫中國經濟的影響。此前,韓國內的中國專家就已指出,如果中國經濟發生變化,韓國企業也將隨之經歷痛苦的結構調整;如果中國進入結構調整,韓國必須進行更高層次的調整。對于已進入中國的韓國企業,面對中國企業向內陸遷移生產基地,需要盡早作出應對。
(信息來源:駐韓國經商參處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