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貧辦主任許業富訪談錄·
本報記者劉享平 龔俊 劉菲
編者按:
農村中的一個個小農戶都是民營經濟中的小實體,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前提。湖北省大悟縣扶貧辦在推進重點貧困村扶貧過程中,整合資金,集中投入,搶抓各種機遇,以爭取和實現項目為載體,采取統一規劃,層層辦樣板的辦法,狠抓了鄉村公路、農田水利、產業化基地等六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農村產業化活力,培植了民營企業發展的后勁。
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對大悟縣扶貧辦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號召全省各地扶貧辦學習借鑒。今將他們的先進做法作一介紹,以饗讀者。
6月25日至26日,國務院扶貧辦在湖北省宜昌市召開了全國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現場經驗交流會議。會議主要分析了目前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形勢和任務,交流了各地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湖北省扶貧辦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扶貧理念,把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湖北省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不斷創新機制,加大工作力度,收到了明顯效果。據了解,2004年湖北省扶貧辦積極探索貧困勞動力培訓轉移的方式方法,第一次選招海員560人,實現了貧困勞動力海員培訓零的突破;2004年,全省老區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220多萬人。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扶貧開發就是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民營經濟報》就此話題專訪了湖北省扶貧辦主任許業富。
《民營經濟報》:您好!新的世紀,扶貧工作面臨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您能先給我們解釋一下什么是“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嗎?
許主任: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是有別于基礎設施和產業化的“帶動式、輻射式”扶貧方式的另外一種方式,它通過對貧困農民參訓進行補貼或貸款貼息,做到扶貧措施一步到戶,扶貧政策直接惠及窮人。它不僅投入少,而且有立竿見影和可持續的扶貧效果,能大大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扶貧到戶的最終成效。
《民營經濟報》: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您認為開展好這一培訓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許主任:目前,湖北省還有110萬極端貧困人口。按照國家扶貧開發綱要的要求,為確保2010年底以前解決這些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我們將主要靠四大措施落實:全省實施扶貧搬遷4萬戶,每戶4人,可脫貧16萬人;實施產業扶貧和入戶結對幫扶脫貧30萬人;實施轉移培訓16萬人,每培訓轉移就業1人,平均帶動1戶4人脫貧,可實現64萬人脫貧,貢獻率達58%。
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首先應該從轉變扶貧觀念入手。在開發式扶貧的內容上,轉變“重自然資源開發、輕人力資源開發”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扶貧理念。貧困地區勞動力文化、技能素質差,不僅影響了務農增收,也使他們難以跨入城鎮穩定就業門檻。在湖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9%,其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只占10%;在扶貧到戶的路徑選擇上,轉變“重依托項目帶動、輕效益輻射到戶”的扶貧理念。扶貧到戶的核心是扶貧效益要到戶,使窮人真正受益;在建立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上,轉變“重單純依靠農業就地脫貧、輕依托文化技能扶貧脫貧”的觀念,樹立“用城鄉統籌的辦法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扶貧理念。從城鄉統籌的戰略高度來看,要富裕農民,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一條重要的途徑是通過技能培訓,轉移窮人,實現就業脫貧。
《民營經濟報》:湖北在實施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時,提供了怎樣的發展環境?
許主任:湖北省為搞好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一是領導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俞正聲多次就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制定《湖北省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計劃》;去年以來,羅清泉省長對此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專題研究部署在29個扶貧重點縣建立海員外派輸出基地問題。二是注重方式創新。各地扶貧部門依托專業培訓基地,大膽實踐,勇于創新,成功探索出多種訂單、定向培訓輸出模式:有依托骨干企業,簽訂培訓就業協議,實行訂單培訓輸出的;有政府出面,與輸入地結成友好縣市,通過政府合作,定向培訓輸出的;有組建勞務輸出公司和“技能培訓協會”,搜集市場信息,定向培訓輸出的;有由人力資源公司緊密合作,實行派遣就業的等。三是實行項目管理。扶貧部門將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納入扶貧項目管理范圍,實行規范化管理和“陽光操作”。建立分級負責制,明確省、市、縣三級扶貧部門職責分工,省管計劃,市抓實施,縣招生源;實行扶持對象公示制;推行項目管理合同制;完善檢查驗收制;嚴格執行補助經費報賬制。四是增加培訓投入。從去年開始,省里在財政扶貧資金計劃中,專項安排了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經費。武漢市自2002年以來,每年從本級財政拿出200萬元,由市扶貧辦負責組織對老區貧困子女進行勞務技能培訓,共資助培訓貧困青年農民7000多人,一次性推薦就業率達95%以上。五是部門密切配合。省財政廳不僅安排了專項扶貧資金,而且與省扶貧辦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每年培訓轉移的計劃任務、資金來源、補助標準等。勞動、教育、商務等部門也積極支持扶貧部門開展這項工作。
《民營經濟報》:今后在開展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時,具體有哪些工作重點?
許主任: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始終堅持扶貧宗旨,始終體現扶貧特色。具體而言,一是瞄準貧困群體,把好轉移培訓對象審核關。參加貧困農民培訓轉移并獲得扶貧資助的對象,必須是居住在全省29個扶貧工作重點縣、100個省定重點鄉鎮、1000個省定重點村和302個省定重點老區鄉鎮,并在扶貧部門貧困戶臺帳登記在冊的農村貧困戶青年勞動力和新增勞動力。二是堅持“五有”標準,把好轉移培訓基地認定關。必須是“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和勞動力技能培訓的資質;有承辦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響應場所、教學設施和師資隊伍;有相對穩定的介紹就業的能力和渠道;有比較完善的勞動力轉移的管理體制;有良好的社會聲譽,熱衷于扶貧事業。三是圍繞訂單定向,把好貧困勞動力培訓質量關。實行合同招生;保證培訓時間;堅持學以致用。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以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等為重點,并輔以開展政策法規、行為規范、權益保護、就業常識等基礎知識培訓;搞好考核發證。四是力促全面到位,把好培訓后的就業服務關。堅持廠校掛鉤,實行一次性安置就業;建立輸出窗口,瞄準沿海發達地區勞務市場;試行派遣安置,實行團隊管理;堅持跟蹤回訪,搞好后續服務。
(紫/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