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4年在德國多塞爾多夫召開的第5屆世界聚酰胺(Polyamide)大會消息,世界尼龍市場前景看好,尤其是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尼龍生產和需求都將快速發展。消息說,近年來由于發展中國家尼龍產量的大幅增長,西方國家的聚酰胺纖維生產遇到了空前的危機,不少重要的西方生產商進行了重新調整,如法國的Rhodia集團,被迫進行了重組;美國的Solutia集團,尋求破產保護;DuPont集團將尼龍生產賣給了美國的合成纖維生產商KochIndustries集團;瑞士的Ems-Griltech集團將尼龍生產賣給了英國的Shakespeare集團。除此
之外,2003年,世界上許多乙酸內酰胺caprolactame(以尼龍為主要成分的紡織原料)生產工廠被迫關閉,如意大利的Enichem(年生產能力12萬噸)、日本的Ube(年生產能力2萬噸)和斯洛伐克的Zilina(年生產能力3萬噸)。2004年6月,日本的Toray集團也關閉了一家年生產能力為8萬噸的工廠。原因是多方面的:某些原材料,尤其是苯的價格上漲過高;由于使用了更便宜的纖維如聚酯和聚丙烯而丟失了部分市場;尼龍生產逐漸向亞洲轉移等等。但是,許多西方生產商都在期待2004年至2010年的需求增長。根據瑞士的Maack集團和意大利的Radici集團預計,全球對聚酰胺的需求每年將增長2.5%,不久即將超過年4百萬噸的需求量。需求量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四國。尤其是中國,尼龍生產快速增長,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從2000年到2003年,中國對尼龍的需求量每年增長15.5%。預計,從2003年至2010年,中國對尼龍的需求還會繼續增長,從79.4萬噸增長到125萬噸。目前,這四個國家人均年消費聚酰胺不足400克,而美國人年均消費聚酰胺已經達到1公斤,因此發展中國家對聚酰胺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世界最大的乙酸內酰胺生產商之一,荷蘭的Dsm集團,每年在荷蘭、美國和中國生產50多萬噸乙酸內酰胺,正準備將在中國的生產能力提高一倍,從7萬噸提高到14萬噸。據該集團估計,全球對乙酸內酰胺的需求將從2003年的370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390萬噸。在尼龍生產方面,西方國家雖然失去了產量的優勢,但是由于在產品的創新和營銷戰略上的不斷努力,仍然在某些產品上處于領先地位。成功的產品有尼龍6號(Nylon6),生產商將贏得泳衣、運動衣和內衣面料市場。德國的化學生產商Cognis,在尼龍面料生產上前景看好,該集團生產的尼龍面料含有多種特殊功能,抗菌、抗蚊、抗紫外線(UV),2003年營業額達到29.5億歐元。(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