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導致有害反應,醫學上把這類有害反應稱為“藥品不良反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主任唐堯說,當前,人們對“藥品不良反應”還沒有正確的認識,主要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把藥品不良反應與藥品質量問題甚至醫療差錯、醫療事故等同起來。
現象:某些病人服用藥品后感覺到不適,認為是藥品的質量問題,甚至抱怨醫生亂開藥、開錯藥。
專家解釋:藥品不良反應是建立在藥品質量合格、診斷正確、治療方案合理的基礎上的,是由于藥品自身問題造成的有害反應,所以藥品不良反應不能作為醫療事故、醫療訴訟和處理藥品質量事故的依據。
誤區二:治療藥品可以憑經驗判斷購買,在藥店里想怎么買就怎么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現象:超市藥店、提籃買藥已經成為很多藥店招攬患者的方式,人們認為像逛超市一樣買藥,方便、自由、實惠。
專家解釋:藥品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藥品的使用與疾病的診斷、適用癥狀和人群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目前,國家將藥品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OTC)兩類,處方藥必須憑醫師處方銷售、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則可以自行購買和使用。所以,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時,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醫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誤區三:中藥和滋補品的不良反應很少。
現象:很多人喜歡服用中藥或滋補品,認為他們安全、沒有毒副作用。
專家解釋:中藥的使用講究辨證論治、合理組方、一人一方、隨癥加減,中藥也是以化學物質為基礎,同樣會引起許多不良反應。滋補品也應遵守規定的用法用量、切忌濫用。即使在正常用量用法下也能引起不良反應。如人參可能引起皮疹、咽喉刺激感、興奮、失眠、血壓變化等。而一些人在服用滋補品的同時,還在服用其他藥品,藥品和滋補品之間產生的不良作用也應引起重視。
《市場報》 (2005年07月11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