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攘了多日的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終于有了一個明朗的結果,但是,我們與美國的一些貿易問題至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地解決,盡管我們努力想與人家保持一個互惠互利的雙贏關系,可對方卻更多地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而不肯輕易放棄原有立場。其實,無論爭端的結果如何,都已經足以讓國人明白一點,那就是加入WTO以及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機遇,更多的應該是挑戰。而且隨著我國經濟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必然會越來越多,其矛盾沖突的程度也會越來越深。
從國家之間貿易的角度來說,你的產品物美價廉,很容易就占領了人家的市場——當然,也有可能是擴大了整體市場,或是開拓了新的市場。但一般人只想到了“同行是冤家”——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其本土企業的利益,盡管這種貿易并未違反有關國際規則,但對方總要想方設法阻止外來產品的進入。尤其代表這些企業的政治集團,更會不遺余力地為維護本國產業而向對手提出種種限制條件,比如實行雙重貿易標準等等。
這次是美國與歐洲的“制裁”措施、針對的是我國出口的紡織品,下次也許會有別的經濟體為了其他領域產品而對我們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或是設置種種有形無形壁壘,以達到阻止我國產品出口增加的目的。應該說,我國出口貿易發展越快規模越大,這種摩擦就越多越激烈。比如我國與美國的貿易關系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近年來隨著美中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兩國間的貿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勢,除了紡織品出口問題外,在服裝、農產品、知識產權乃至人民幣匯率等諸多領域,矛盾都在增加。所以,我們應該對今后所面臨的對外經濟環境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加入WTO之后,我國企業面對的是來自全球企業的競爭,其生存空間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另一方面就是出口貿易摩擦加劇。因為我們的對手遠不止一兩個,而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經驗要比我們豐富得多,尤其在打貿易戰方面,在利用現有的各種國際規則為自己爭取最大權益等問題上,他們更是顯得游刃有余。為達到目的,他們還會調動各種經濟的和政治的因素,對我們施加壓力,以迫使我們退讓。
面對挑戰我們切不可對外部環境只看到有利和相對穩定的一面,而忽視了不利和不斷變化的一面。要知道,目前國際上對中國經濟增長唱贊歌的固然不乏其人,但是一旦我們的發展觸及到他們的自身利益,那么贊歌就會變成詛咒,隨之而來的也許就是戒備、阻撓和“制裁”。
出現貿易摩擦是任何一個國家經濟成長過程中都難以避免的,我們也正在進入貿易摩擦的“多發期”。面對新的矛盾,我們必須在各方面都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切忌打無準備之仗,特別要盡快熟悉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從中學會保護自己的本領。(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