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學派”日漸式微的必然結果
現任駐華大使阿南惟茂是公認的“中國通”,相比之下,飯村豐則被戲稱“中國盲”
飯村豐在外務省經濟協力局的工作經驗,是日本政府任命其為下一任駐華大使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專家認為,這項人事任命的用意可能在于:以經濟為突破口,“務實地”打破中日兩國間目前存在的政治僵局
7月2日,日本共同通訊社播發一則新聞稱,有日本政府方面的消息證實,現任日本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飯村豐將接替即將卸任的阿南惟茂,成為新一任日本駐中國大使。預計,這項人事任命將于8月正式發布。
此前,在6月初,日本政府已經內定外務省負責監察的大使大島正太郎為下一任駐韓國大使,目前正在等待韓國政府批準。
值此中日關系敏感之期,日本駐華大使易人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飯村豐,是何許人也?
穩扎穩打的外交官
飯村豐既無顯赫的身世,又無強硬的政治背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36年的漫漫仕途。此次接任駐華大使一職,從級別上講,是他職業生涯的又一次升遷
現年58歲的飯村豐個子不高,相貌斯文,在一群嚴肅的政治家中算得上眉清目秀。他既沒有顯赫的身世,又沒有強硬的政治背景。他是靠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36年的漫漫仕途。
網上搜索一下“飯村豐(YutakaIimura)”,列出的大多數消息發生在他供職于日本外務省經濟協力局和擔任日本駐印度尼西亞大使期間。
飯村豐于1964年考入東京大學,畢業后即進入日本外務省工作。在印度尼西亞網站上公布的簡歷,直接略去了他在日本外務省前10個年頭的頭銜。他作為獨擋一面的外交官經歷是遲至1988年才開始的。當時,他的職位是外務省經濟協力局技術合作部門負責人。1999年,他升任經濟協力局局長,2001年離職。
正是在擔任外務省經濟協力局局長期間,飯村豐與中國有了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公務上的“親密接觸”———參與評估日本援助中國貸款項目。除此之外,飯村豐過去從事的工作基本與中國事務無關。
2002年7月,飯村豐就任日本駐印尼大使,就職期間促成了日本與印度尼西亞在經濟領域的多項合作協議。
2005年3月14日,日本一家商社的船只———“韋馱天號”在馬六甲海峽遭遇海盜襲擊,日本籍船長、機械長以及菲律賓籍機師3人被綁架。次日,飯村豐拜會印尼副總統卡拉,正式要求印尼軍隊支援。6天后,在印尼軍方協助下,被綁船員獲救,緩解了日本人對馬六甲海峽海盜問題的擔憂。
2005年5月29日,飯村豐接受了印尼望族“PurbaPakpak”(16世紀—20世紀中葉曾經統治Purba王國的部族,也是現任印尼農業大臣母親所屬的部族)授予的名字———“YutakaIimuraPurba Pakpak”,它象征著這位日本大使被接納成為該部落的正式一員。
在去年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嘯事件中,飯村豐為日本在東南亞塑造了良好形象,受到日本外相町村信孝的賞識。
2005年7月,在町村信孝的任命下,飯村豐成為接替阿南惟茂出任日本駐華大使的人選。從級別上講,這是飯村豐職業生涯的又一次升遷。
對于中日兩國之間“揮之不去”的歷史問題,他曾經隱晦地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任日本駐印尼大使期間,飯村豐曾在《雅加達郵報》上撰文回應亞洲各國對“日本沒有真正面對歷史”的批評,他表示“日本已經公正地面對過去,在互信的基礎上以最大努力與鄰國建立面向未來的關系”。針對教科書問題,他在文章中說,日本政府的審查系統只是確保教科書沒有錯誤,而不是更正歷史觀,也沒有要求課本要反映政府的觀點。如果擠出外交辭令的“水分”,人們能清楚地看到他強硬的立場。
外務省的經濟棋子
乍看之下,日本政府對飯村豐的任命令人費解。國內外輿論則對此眾說紛紜
現任日本駐華大使阿南惟茂曾經是“中國學派”的領袖,曾在對華外交政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998年的《日中聯合聲明》就是他當年任外務省亞洲事務局局長時起草的。阿南惟茂自1983年起,歷任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參贊、公使和日本外務省亞洲事務局局長,2001年3月成為日本駐中國特命全權大使。總共算來,阿南惟茂在中國的任職時間長達10多年。他精通中國事務,屬于外交部內的“中國通”。
因小泉內閣近期在歷史教科書、靖國神社等問題持強硬態度,今年4月,中日關系陷入緊張,阿南惟茂遭到日本國內反華勢力嚴詞批評,指其處理中日關系不力、無能。
與“中國通”阿南惟茂相比,同是東京大學畢業的飯村豐,則被媒體戲稱為“中國盲”。飯村豐沒有跟中國打交道的經歷,沒有在駐華使館里工作過,也沒有進行過與中國有關的外交活動。
而此前一個月,日本政府已經對駐韓國大使進行了人事調整,將外務省負責監察的大使大島正太郞內定為下任日本駐韓大使,并待韓國政府批準。
在連環的人事變動背后,日本政府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呢?就此,國內外輿論做出了不盡相同的注解。
日本國內輿論普遍認為,按照外務省的慣例,外務省官員在外公館的工作和在日本國內的工作一般是每隔4年輪換一次。此次阿南惟茂回日本屬于正常調動。
東京外交家分析,日本政府近期加快推進更換駐韓大使和駐華大使,是打算改善與周邊鄰國因歷史教科書和靖國神社問題有惡化趨向的雙邊關系。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在外務省經濟協力局豐富的工作經驗是飯村豐此次遷任駐華大使這一要職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這或許透露出日本政府從對外經濟合作領域突破外交冷局的意圖。
另據日本媒體報道,這是“中國學派”式微的必然結果。日本外務省內的“中國學派”是一批承擔中國事務的職業外交官,他們大學畢業后進入外務省并接受漢語培訓,隨后在日本駐中國大使館或外務省中國課等處從事對華外交工作。在日本外務省,熟悉中國事務的“中國學派”的影響力越來越小。目前,日本外務省內一批多年來從事對華外交的資深外交官多被調離職位。例如,日本外務省前中國課課長宮本雄二調任日本駐緬甸大使,前亞大局局長木真田邦彥被派到新加坡當大使。
此外,日本經濟產業省日前公布了《2005年度通商白皮書》,稱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給日本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但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使日本企業面臨著風險。這是日本通商白皮書首次談到在華投資的風險問題。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陳云副教授認為,新的人事任命的用意可能在于另辟蹊徑地平衡外務省中各派意見的對峙;同時,希望以經濟為突破口來“務實地”打開中日兩國之間目前存在的政治僵局。
近階段,中日關系陷入僵局,這將是飯村豐即將面對的棘手問題。
日本外務省中的“親美派”和“中國派”()
日本外務省中一直有所謂的“親美派”和“中國派”的對立。“親美派”的根據地是圖中的“國際法局”(原來稱“條約局”),該派的基本想法是:日美安保條約可以有效地防止日本的軍事大國化傾向,今后其重要程度將越來越高,對美外交始終是日本外交的主軸。另一方面,所謂“中國派”的根據地則是圖中的“亞太局”(原來稱“亞洲局”,在所有功能局中的角色最重要,地位也最高)。該派認為:美國的對日外交顯露出美國把日本作為“精神殖民地”的險惡用心,日本對此不能容忍,必須修正“對美從屬外交”路線;同時,以1991年(平成3年)為界,亞洲地區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了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而且預料今后亞洲經濟的發展潛力將進一步顯露,日本必須重視和亞洲的合作才能有更加獨立自主的未來。基于以上關注點的不同,“親美派”和“中國派”形成了對峙。
《國際金融報》 (2005年07月11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