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2004─2005年度海灣經濟形勢報告(五)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0日 12:52 商務部網站

  第三部分

  2004—2005年世界石油市場形勢(續)

  六、增加原油生產能力

  海灣國家近幾年原油生產能力沒有什么增加,一直保持固定未變。但一個例外情況是沙特開發了沙伊拜油田,日產50萬桶原油。但最后事情發生了曲折變化,具體地說是發生在沙特和阿布扎比之間。

  過去10年海灣國家原油生產能力一直固定未變,而沒有提加到更高水平,有幾種原因:

  1986年和1998年對原油需求大幅度下降,導致產油國財政收入下降,產油國壓縮了對石油領域的投資,從而助長了一種趨勢,認為海灣國家過剩的原油生產能力每天達300-400萬桶,在投資數十億美元增加新的生產能力之前,滿足于為這種過剩的生產能力尋找原油市場。

  許多政治和石油界負責人首先滿足于將這種資金用于國內的生產和服務業,而不是用于開發新的油田,因為沒有找到足夠的市場吸收這些原油。這種觀點背后的原因是認為對原油新需求在減少,認為替代能源在工業國的許多領域正在逐漸取代石油的地位,或者認為世界經濟處于衰退時期,因而對原油的需求在下降。

  但是,最近情況開始逐漸發生了變化,石油界的負責人得到滿足,認為應該增加原油生產能力,以使其能夠繼續保持原油生產能力。在世界經濟前景方面,90年代后期全球經濟蕭條之后,世界經濟的結構已經開始改變,預測對石油的需求增加,美國、中國、印度和巴西最近幾天的情況得到證實。最后,最近4年由于油價高漲,這些國家的石油公司流動資金比較充足,使其能夠在開發新油田上投資。

  開發已經探明的油田需要兩年或更多的時間,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和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都開始為此目的開發大型油田,以增加現有油田的生產能力,補充增加原油生產能力。

  但現實是其它海灣國家的原油生產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或者由于技術原因,如阿曼的情況,或者由于戰爭和政局動蕩原因,如伊拉克,或者石油當局在增加生產能力方面沒有獲得政治決策,如科威特的情況。

  阿曼蘇丹國每天減少了15萬桶的生產能力,原因是其主要油田的壓力下降。現正在努力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以恢復其生產能力。但長時間以來,阿曼沒有發現大型油田,因此,可能最理想的是恢復到以前的生產水平,但未來不可能增加多少產量以達到更高的水平。

  至于伊拉克,在華盛頓的一些右翼研究中心戰前給人廣泛的印象是,在推翻前政權后伊拉克將恢復其原油生產能力,石油產量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原油市場將達到飽和,油價水平將下降,并使伊拉克取代沙特的地位。美國國防部的一些高級人士極力散布這一不切實際的想法,具體地說是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他在國會的多個委員會面前多次聲稱和作證。

  實際上,伊拉克確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它在國際石油界占有重要地位,但直到現在伊拉克還沒有充分開發這一自然資源。原因只有一個,即沒有政局穩定,沉醉于戰爭和內外軍事斗爭,以及長達10多年的國際制裁。最近幾個月除了些微變化外,與過去沒有什么不同。

  與1991年戰爭時的作法相反,2003年占領軍避免了對石油設施的打擊,但戰后集體偷盜使伊石油設施損失數十億美元。更何況最幾個月的油管爆炸。此外,盡管美國政府過去12個月內撥出18億美元(其中8億美元用于從周邊國家進口石油產品)的援助,但伊拉克的日產原油能力沒有超過250萬桶,250萬桶是戰前的水平。其實際產量沒有達到這一水平,盡管其資源豐富,這是石油設施遭到破壞的結果。

  在科威特,盡管石油界負責人一直試圖通過長期合同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開發其北方油田,但由于多種原因,這個建議一直沒有獲得議會批準,其中有立法機關與執法機關在重要政策上的分歧,或者圍繞外國公司在獲取自然資源上對憲法條文解釋的分歧,或者缺乏透明度,在代理問題上相互指責。因此,在經過約10年之后,直到現在還沒有獲得開發北方油田的法令,沒有合適的機會在立法機關以透明和合法的途徑展示這一項目。

  七、與國際公司的新型關系

  長期以來,國際性大型石油公司一直試圖回到主要產油國投資,并在這些國家獲得油田勘探和開發的合同。因為它們需要增加新的石油儲量,而在非歐佩克國家或產油小國獲得的新的石油產量無法滿足需要,或者在邊遠地區或海洋中勘探開發新油田的成本昂貴。

  但外國公司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與產油國本國石油公司之間的關系。國際石油公司如何與產油國本國石油公司實施區域化而不涉及到其特許權問題,而在同時獲得更大的利潤。這種嘗試在不同國家可能不同,如在沙特,這些大型國際公司在1998年秋季以來,利用沙特對外國投資開放的大氣候,一直進行談判以獲得勘探合同。開始時這些國際公司基本目標是獲得油田的合同,但被沙特當局拒絕了。原因很簡單,沙特有巨量的石油藏量,它自己的公司阿美石油公司(ARAMCO)能夠開發,甚至在政治和安全發生困難的時期它確實獲得了成功。

  因此,談判轉向相互有聯系的一批合資項目,從天然氣的開發開始,建設天然氣雜質過濾廠,之后輸送到發電淡化水廠、石化工。這些世界性大公司要負責建設、出資和生產,由沙特的阿美公司或其它公司參與。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其中有國際公司確定的高利潤標準問題(為15%),或者因政治和安全問題對投資電站和淡化水站不感興趣,使大部分公司從持續了5年的談判中撤出。

  最后于2003年底同殼牌和道達爾公司兩家公司聯盟簽訂了在魯巴哈利地區勘探、開發天然氣協議。為執行這一協議,在全球進行招標,俄羅斯魯克維爾公司、中國中石化公司、意大利埃尼公司中標,由西班牙利巴蘇爾公司參與合作,在魯巴哈利北部打氣井。這是一系列新的協議中的第一個,今后沙特石油部還 可能同其它公司簽訂這方面的天然氣協議。

  在伊拉克,許多國際公司將希望寄托在投資伊拉克的大小油田上,但這些大型國際公司躊躇不前。從一開始就宣布,在伊拉克組成被國際承認的具有主權的合法政府和由伊拉克石油部發出邀請之前,它們不會貿然進入伊拉克。

  在這一基本立場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這些公司擔心在伊拉克投入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資金之后,由于新政府以合同非法為借口,要求它們離開而被迫放棄這些投資。原因之二是,它們擔心受到全世界指責,說它們企圖染指伊拉克的資源,把它們看做是這場伊拉克戰爭的一部分,這場戰爭受到很多人反對,說它是美國為了插足伊拉克自然資源而領導的戰爭。

  目前在伊拉克沒有外國公司的情況下,很難設想會有外國在伊拉克投。因為從2004年4月以來的幾個月伊治安安全狀惡化。這并不意味著外國公司將長期遠離伊拉克,如果將來伊拉克恢復了安全,如果恢復了國際承認的憲法秩序和主權,如果屆時伊拉克當局批準,預計將邀請外國公司到伊拉克,因為伊拉克沒有財力開發其油田,更不用說技術和管理經驗了。

  在卡塔爾,已建立了與外國公司交往的新模式,它體現在基于公開透明的合資公司,在合同和招標的各個階段,對外國公司進入卡塔爾石油、天然氣和石化等各個領域敞開了大門。卡塔爾的經驗在于駁斥那些因中東地區沒有安全而對整個中東地區沒有投資機會的指控。

  在伊朗,伊石油工業與外國石油公司的關系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是內部問題,伊朗統治階層在授予外國公司合同方面非常保守,或者是由于美國封鎖的結果。伊朗石油部長在2004年5月23日的報告中承認這一點。為發展伊朗的石油工業,他建議采用其它的替代辦法。他說,在石油生產國與石油消費國之間有很多合作的途徑,而不是與國際石油公司的這種壟斷關系。伊朗贊賞國際石油公司在技術轉讓、提供投資資金和用現代化的辦法管理企業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但也有對這些公司的替代辦法,它表現在服務公司、技術公司、承包公司和銀行、投資機構的作用上,它們可以與產油國合作,增加產量,以滿足全球對原油的需求。

  八、安全恐懼導致對中斷石油供應的真正擔心

  多年來,石油消費者和投機商對可能中止或中斷中東石油供給的擔心已經平息,這種擔心始于1973年秋季的阿拉伯石油抵制。實際上,盡管兩伊戰爭、占領科威特、沙漠風暴戰爭、九十年代對伊拉克的制裁,之后是伊拉克的戰爭,對減少和中斷石油供應的真正擔心并不突出。2002年冬和2003春隨著委內瑞拉罷工和尼日利亞的部族問題及伊拉克戰爭使挑戰達到了頂點。盡管這些挑戰,三個產油國部分或全部每天減少了250萬桶,但并沒有發生石油短缺的情況,石油消費者沒有任要發生中斷石油供應的感覺。

  石油能以需求水平持續供應的原因是海灣國家,確切地說是沙特和阿聯酋還有過剩的石油生產能力。石油產能保持這一重要彈性是為了應對緊急情況,無論這種緊急情況是工業上的還是政治上的原因造成的。它相當于世界的安全閥,在有關國家中斷石油供應情況下,可以提供必要的石油供應。這種后備的石油生產能力約達300萬桶/天。除此之外,工業國家還有石油的戰略儲備,數量大約有24億桶(僅美國就有6.7億桶),這種儲備能力只有在產油國的產能用完后發生石油供應中斷的情況下才啟用。

  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情況現已改變,這種對石油中斷和缺油的擔心發生在每天石油市場的交易中,使油價達到了42美元以上,其主要原因是還存在因擔心石油減少而使油價上下波動達8-10美元的幅度。

  2004年上半年,石油市場上的這種擔心背后有多種原因,其中有對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長,大部分產油國以最大的極限能力進行生產后,歐佩克國家后備的產能突然下降。投資基金會的投機商們利用市場的這一因素,把油價推到最高水平,并從每日的交易中獲益。這種現象背后的真正擔心是中東國家的安全形勢動蕩,伊拉克被占領后,伊拉克石油油管道輸送網不斷被爆炸;其次是沙特石油界的外國職員不斷被基地組織殺害,這種在中東殘暴的殺害人質事件占據了全世界的輿論媒體,使世界輿論認為,基地組織企圖通過打擊石油設施和石油界的工作人員敲打在伊拉克的美國人,動搖沙特的統治制度。實現這一點的途徑是切斷和阻止海灣國家的石油供應。

  這種政策的結果使原油需求升高,大部分產油國達到了生產能力的極限,恐怖因素占據了市場,盡管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的石油設施處于格外安全和保護之中。盡管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都擁有儲備,盡管歐佩克貝魯特會議提高產量的決定降低了油價,但恐懼仍籠罩著國際石界,它將一直延續到本地事態平靜和當代中東地區三場戰爭的尖銳程度降低時為止,這三場戰爭是巴勒斯坦戰爭、伊拉克戰爭和美國的反恐戰爭。

  即使有這些戰爭和動蕩,世界性的石油公司一直存在于本地區的大部分國家。

  2004年5月中旬,在反恐戰爭進行過程中,沙特阿美公司與日本住友公司就建設煉油和石化項目簽訂了諒解備忘錄,該項目投資34億美元,建在紅海之濱城市拉比赫市。有消息說未來4年沙特還將建設10多家新的石化工廠。

  在卡塔爾,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很多,如埃克森.莫比爾、CONOCO、殼牌、雪佛龍、德克薩科、道達爾等,從勘探開發油田到發展天然氣工業,建設石化工廠,直到建設大型天然氣液化廠,參與石化工業的各個階段。2004年6月下旬,埃克森.莫比爾公司與卡塔爾簽訂了建設新的石化工廠的諒解備忘錄。在阿聯酋也有類似情況,在金融、石油、電力領域,阿聯酋政府專門向國際和本國公司推出私有化的電站及管理項目。科威特也同樣,2004年6月科石化工業公司同大宇石化公司簽訂了建設兩座大型石化工廠的兩項合同。

  最后,這一時期在美國有一種看法突出了出來,懷疑沙特是否具有滿足石油需求的能力,預計未來幾年對石油的需求將不斷增長。休斯敦金融機構主席馬修.西蒙斯領導了這一運動。馬修.西蒙斯所依據的是美國石油工程師協會雜志過去40年所發表的關于沙特油田的討論文章。西蒙斯說,沙特油田儲量有很大問題,沙特的大油田非常需要注水,以保持產量和阻止其原油生產能力的下降,這意味著沙特今后原油增產的能力有限,而且產能是在減少。但2004年初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專家在華盛頓駁斥了這種看法,宣稱如果需要的話,沙特按每天1500萬桶原油計算可以生產50年。預計未來這種類似看法的呼聲還將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年戰爭和政治危機期間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作為是該公司石油生產能力最好的證明,它能夠很快達到每天生產1050萬桶的能力,但要保持這一水平,需要用三個月的時間,以便打井維持這一創紀錄的水平。

  在現在這種時候,反對世界上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運動,從總體上看,不能與“9.11”以來美國反對阿拉伯國家的運動分隔開來。它呼吁降低對海灣石油的依賴,為了擺脫對本地區原油的依賴,需要尋找替代能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預計這場運動將更加洶涌。

  鑒此,為了融入一些世界大型石油公司根本性發展變化的潮流,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部和本國石油公司應該發揮比現在更具透明度的宣傳作用。如果它們想為阿拉伯石油界發揮的巨大作用提供更加現實和直觀的圖示而積極作出貢獻的話,阿拉伯石油界有責任為消費者不間斷地提供原油。在每年的預算中,專門撥出幾十億美元,充分保證原油出口的適當水平,以滿足消費者現在和未來的需求。(待續)

  (信息來源:駐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經商參處子站)

  文章類型: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