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區加快農產品流通建設,通過“扮靚”、“牽線”、“相親”三個環節,使農產品找到了“好婆家”。據統計,全區農產品商品率達到86%。渝水區農業資源豐富,“新、特、名、優”種類繁多。但受前些年“酒香不怕巷子深”傳統經營觀念的影響,一些農民只顧埋頭生產加工農產品,不懂得適應消費者的心理,沒有在產品包裝上做文章,結果導致銷售市場狹窄,流通緩慢,貽誤了不少商機。為此,該區總結經驗教訓,引導農民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同時,千方百計“扮靚”農產品,以吸引商家眼球。水北米粉以其口感鮮嫩、久煮不糊
而久負盛名,可是由于包裝粗糙,銷量并不大。改成精美的小匝包裝并注冊了商標,再次投放到市場,銷量大增,遠銷到廣東、湖南等地。像水北米粉這樣改頭換面、搖身一變登上大雅之堂的農產品在渝水區已越來越多,它們在身價倍增的同時,也給這里的農民增收添了不少的亮色。目前,全區80%的農產品在進入市場前進行了一番包裝,有50%的農產品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為使農產品獲得更多更好的銷售機會,該區努力做好“紅娘牽線”工作。先后投資額100萬元,實施政府上網工程,并在全省率先開通縣級農業信息網,農民可以直接上網查看、發布農產品信息。同時,還將網站與渝水電視臺“聯姻”,把最新的農業信息通過電視畫面傳到千家萬戶。目前,全區16個鄉鎮辦都建起了農業信息網站,并實行了全區聯網。網站開通以來,已接受10萬余農民登陸,發布農產品信息3萬余條。城北辦事處竹山村就有40多戶農戶上了互聯網,一躍成為全市首個信息村,其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信息,很快找到買主,價格平均提高了20%。與此同時,該區還積極創辦農產品文化節和舉辦展銷會,不斷拓寬市場。通過觀巢湖陂葡萄文化節、新余蜜桔展銷會等方式,為農產品與客商“相親”創造條件。新余蜜桔通過展銷后,產品贏得了國外朋友的喜愛,僅去年就出口到東南亞100萬公斤,為果農創利600余萬元。此外,該區還扶持壯大農村經紀人、販運大戶和中介組織。區里規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按其販運、銷售農副產品所得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受益財政予以獎勵。目前,全區已發展各民間流動組織部門2000多個,服務實體500余個,從業人員5萬多人。擁有運輸車輛、加工機械、通訊工具等各種固定資產近6億元。
(信息來源:江西新余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江西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