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海外經驗化解擴容壓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8日 11:00 證券時報 | ||||||||
目前轟轟烈烈推行的股權分置改革正是中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所打響的一場攻堅戰。這一鳳凰涅磐的過程無疑充滿痛苦,而最折磨投資者心態的因素則來自對未來擴容壓力的恐懼。 盡管我們無法從短暫的本土證券市場歷史中尋覓先跡,但卻能在成熟市場的歷史中找到似曾相識的影像。亞洲市場普遍具有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的特性,
日本的交叉持股指的是銀行、保險公司和非金融公司長期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由于并購行為的不易施行,也導致了該類股票的持股相對穩定。該類股票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占據了市場66%的市值比重。1995年,日本政府借鑒英國經驗,開始著手解決交叉持股的問題,按照國際會計準則,上述機構所持有的交叉持股都將通過二級市場進行拋售。而這段時間的日本市場在1989年見頂回落之后,日經指數經歷了10年以上的下跌考驗。業界認為,經濟減速固然是主因,但期間解決交叉持股的問題和市場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實上,商業銀行和企業為補充現金流在該階段也在不停地通過市場對交叉持股進行減持。 為了解決交叉持股給市場帶來的擴容壓力影響,日本政府當時主要采取了三大舉措來平衡市場的供求關系。一是在1992年“股災”期間,公眾基金積極入市購買股票以穩定股價,前后共經過三輪的維護股價行動。盡管此舉飽受批判,但類似穩定股價的舉動有利于金融市場和經濟的穩定。二是日本銀行開始在2002年11月買入其它銀行減持的股票,截止2003年11月,上述購買量達到1.89萬億日元(購買上限為3萬億日元),此外,自2002年2月始,銀行成立了購買股票的組織,截止2003年11月,該組織購買股票的金額為4800億日元(購買上限為2萬億日元)。三是政府通過放松管制和稅收政策的調整來鼓勵設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以之作為解決擴容壓力的武器,日經300信托基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ETF在2001年7月開始交易,個人投資者通過購買ETF的形式來吸收釋放交叉持股所帶來的流動性。 日本解決交叉持股確實也給市場帶來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其一,有利于股票估值水平趨于合理,截止2004年1月末,日本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為18.6倍,相對于同期美國市場18.4倍的P/E,全球投資者認為日本市場的估值水平較同質市場具有吸引力;其二,市場流動性的增加使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也使并購趨于活躍;其三,有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交叉持股問題的解決使上市公司股票入帳的會計準則發生改變,由此前的歷史成本入帳法轉為市值入帳法,這也使得公司管理層將注意力轉移到公司治理上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解決交叉持股期間,國內投資者在恐慌中不斷拋售股票,而外國機構投資者則充當了市場主要的買家,他們買入大量的股票進行中長期投資;而與此同時,伴隨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調整,公司更有動力去從事管理和改善盈利能力,而上述種種情形都潛移默化地催生著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從這方面來看,倒是與目前國內投資者的“看空”和QFII們的“唱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