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借股改搞金融創新好心未必有好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8日 11:00 證券時報

    目前市場上流行一種觀點:用權證等金融創新的手段來解決中國的股權分置問題,這樣不但能夠降低改革的成本,提高改革的效率,而且還能最大程度上保護廣大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最終實現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雙贏局面。且不論金融創新是否能夠達到上述“理想”的效果,需要討論的是,在現階段的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金融創新是否適用?這是一個前提性的基本問題。

    不可否認,金融創新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原動力,但原動力的產生需要有一定的必要條件。從狹義上講,金融創新主要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及其組合,在充分市場化及競爭的條件下,發揮套利機制的作用,發現市場的均衡價格,從而形成穩定且理性的市場預期,以達到規避風險及獲取收益之目的。從本質上講,金融創新就是對現有的金融產品的風險與收益的重組,以滿足金融創新產品發行者的偏好與投資者的需求。然而,無論是風險一定下的收益最大化還是收益一定下的風險最小化,都涉及到一個收益衡量的問題;進一步講,就是相關金融產品的定價問題。一個市場化的穩定且統一的定價機制才能滿足金融創新中套利機制作用的發揮要求,因為市場定價是最具效率與透明的。與此同時,作為金融創新產品的供需雙方針對相關金融產品也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定價預期,否則金融創新產品的設計者無法協調雙方的利益,最終會導致金融產品設計的“難產”。

    那么,中國股市中是不是具有這樣的一個穩定且統一的市場定價體系呢?答案是否定的。長期以來,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為地分割為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兩者各自運作,互不影響,使得流通股股價發生扭曲,長期大幅度地偏離價值,價值規律不能起到應有的資源配置功能。一方面,流通股通過上市交易,使得流通股股東針對流通股股價的預期是基于當前的成交量與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之上的;另一方面,非流通股交易則是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進行的,使得非流通股股東更加注重公司的資產價格及其重置成本。在實際的投資價值取向中,非流通股股東,尤其是國有股股東,是以公司的每股凈資產最大化為目標;而廣大的流通股股東則是以公司的市值最大化為目標,確切地講是以股票的買賣差價最大化為目標(這是在上市公司治理不健全的情況下,流通股股東投機股市的必然結果)。顯然,流通股股東同非流通股股東在股票的定價機制上是缺乏統一認識的。如今,股權分置改革使得原本相互獨立的兩個市場逐漸走向融合,從而導致兩個獨立的股票定價機制進行碰撞,這勢必影響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對股價的預期,股價的波動亦不可避免,且此過渡期比股權分置解決前的市場預期更為混亂。此時,進行與股權分置改 革相關的金融創新活動,一是找不到有關股票的統一且穩定的市場定價體系,無法為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定價,衡量收益;二是金融創新產品的提供者(非流通股股東)與需求者(流通股股東)沒有共同的利益基礎,金融產品設計者無法協調雙方的利益。不難看出,在現在的過渡階段無法為金融創新提供其有效實施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下設置出來的所謂“創新”必然是似是而非的東西。

    綜上所述,金融創新的合適時機應是后股權分置時期,而不是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市場定價體系混亂的現在。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項制度變革,它為證券市場以后的金融創新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基礎。可以說,那些主張用金融創新手段來解決中國股權分置問題的思路犯了一個本質上和程序上的錯誤,沒有根本認識到股權分置改革是進行金融創新的必要的前提條件。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