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或辛酸回味,或輝煌永恒,恢弘著時光的記憶,傳承著歷史的馨香。老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衣襟上的瓦當,老建筑是我們胸懷中活的圖騰,它所記載的歷史和承載的文明是這個城市懷舊的日記。對于應牢記的這些,“忘記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發現老建筑、保護老建筑,和它們一起走過時間的風雨。
“小姐樓”春秋
“小姐樓”已經蒼老,但它仍在鱗次櫛比的樓群中“不合時宜”地站著。提到它的名字,現今上了些歲數的齊齊哈爾人都能講出它的典故,都會告訴你它的坐落。
11月10日記者來到這里,它就在瀏園附近。從文化路派出所后身的小土坡往上走不久,遠遠的,小樓的身姿開始淡淡顯現,青磚灰瓦的面目在初冬白雪的映襯下愈顯滄桑古樸,依然橫平豎直,像一冊古舊的書。
從它周圍后建的擁擠的紅磚房叢中輾轉繞過幾道彎后,便來到了這棟有著百年歷史的小樓旁,便可以清晰地窺見“小姐樓”造型精致格調典雅的當年。小樓二層磚木結構,瓦屋蓋上留有兩個天窗,連接二樓的木制樓梯已破舊不堪,臺階間露著大縫子,間或有居民隨便拿木條子釘的幾下,居民說,原來樓梯在外有好幾個,還有四周圍以雕花的樓廊也不知什么時候已拆除。青磚上有調皮的孩子用粉筆畫的畫兒和字,還有用白灰涂抹的一串手機號和出租房屋的字樣,讓你品味古老的同時無法拒絕現代的侵擾。
走廊早已褪去顏色的木門,窗戶上掛著火紅的干辣椒,窗戶裹著厚厚的塑料布,房梁露骨被貼上報紙。狗叫聲、溜達的大公雞、腌菜的大缸隨處可見,家家在外面堆著劈柴和燒煤。
環繞小樓周圍全是后建的大平房,平房的門牌上寫著,“小姐樓胡同,郵編161006”。
小樓雖然上了歲數,但它今天的懷里仍抱滿了住戶。敲開了208室的門,姓曾的老人50多歲,據他介紹,現今這樓住有8戶人家,二樓有4戶,一樓有4戶。房間20-50多平米不等,居民也不知道換了多少茬了,老戶們都陸續搬遷了。他是四、五年前買的房子,老倆口居住。老房子的舉架高,雖然只有50多平方卻顯開闊,樓里有自來水,沒有下水管道,居民還自己安裝了土暖氣。老人說,了解這段歷史,還聽說“吳大舌頭”的后人前年還回來了,還想買下這片。一樓的王先生說像他家住10多年的現在是老戶了,如今產權買下了。
對于小姐樓的歷史,許多人認為曾是哪家大戶人家小姐的閨房。而今附近的居民雖然知道的不多,但男女老少眾口一詞的是:“吳大舌頭的閨女在這兒住過。”
在尋訪中,“小姐樓”的出處也漸漸浮出水面。
看看譚彥翹先生在《退食說故》中對小姐樓的推敲:其實,所謂小姐樓者,指的是現今坐落于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二院以西作為齊齊哈爾大學師范學院職工宿舍的那棟舊樓。原是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奏建的黑龍江圖書館中的藏書樓。其時向清廷呈遞增的專折內稱:“現于省城西關外勘得古廟基址,擬改建圖書館一區。屋室略求寬敞,并添修藏書樓、檢發室、閱覽室,以期完備……”這是當時圖書館的布局。近人閻毓善在《龍沙鱗爪·齊齊哈爾名勝》中介紹說:“四周繚以曲欄,中間大樓兩層,甚壯麗。……樓左右有接待室、閱覽室多間,亦甚雅潔。……”《黑龍江志稿序》說:“……民國初年,山陰朱將軍慶瀾巡按是邦,乃開局于城西之藏書樓……”張朝墉《留園》詩中亦有“社燕年年尋舊約,藏書樓外一沉吟”之名,下有自注云:“昔修通志,住樓者三年”。說明這圖書館是利用以前的寺廟舊址建筑的,俗稱為藏書樓,黑龍江通志局曾設在這里。時至民國九年(1920),黑龍江省當局因經費支絀,決定暫時停辦黑龍江圖書館,將黑龍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省城西門外漢義學舊址(今長庚小學)遷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日偽統治者實行“新學制”,將黑龍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改為齊齊哈爾師道學校并遷移到省立第一中學校址(今市第二中學)。另在其地新建黑龍江省一國民高等學校。迄東北光復,齊市各中等學校合并為聯合中學。其地由黑龍江省政府使用,后又在此開辦省的行政干部學校,這座藏書樓的下層為行政一班主任辦公室,樓上為校史展覽室。六十年代初,為市委黨校使用。繼而改為職工宿舍,直至今日。從藏書樓建成以來,始為圖書館的藏書樓,后為學校使用,今為民居,哪里作過什么小姐的閨房呀!
有制造趣聞者宣講,因為奉系軍閥吳俊升曾讓他的女兒住在這藏書樓里,所以這棟樓便稱小姐樓了。難道是這樣嗎?那么就看看吳的簡史吧。吳俊升原系行伍出身,由于屢立戰功,在民國初年就當上了中將軍銜的林西、經棚(均在內蒙)地區守務司令和洮遼鎮守使。到民國十年(1921)北京政府任他為黑龍江督軍和省長,同年又授予上將軍銜。當他到齊齊哈爾就任督軍時,藏書樓已以由師范學校使用了。再說吳統治黑龍江的七年中,住宅設在齊齊哈爾城內,沒有在城外任何地方另設住宅。吳俊升一生有四房妻妾,原配生過兩女,早已夭亡,后來二房生有一男一女,三房與他離異,四房年最少,沒有子女。吳俊升在民國十七(1928年)被炸死于沈陽皇姑屯車站以前,二房帶著子女長年住在沈陽,只有四房隨在身邊。
如此看來小姐樓和吳小姐實在是聯系不到一起,小姐樓的名頭來源還是一個問號。如此瑰麗的建筑,如此曾經懷瑾握瑜飽藏典籍的小樓,到頭來連原來的名字或者說名字的來源都遺失了,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能將一處建筑所保有的百年歷史的真正面目展示給大家,讓人們記住歷史,珍視與明晰,懷想與紀念,恰是媒體和后來者的責任。
(信息來源:齊齊哈爾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黑龍江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