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青未了。在山東半島制造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崛起的歷史圖景之下,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動力)的速度傳奇仍舊不會有被埋沒之虞。連續4年翻番增長產值過百億元,吸引了世人驚異的目光,也奠定了一個國際動力巨擘的雛形。
那么,這樣一個書寫了傳奇并且正在創造著更大奇跡的企業究竟具有怎樣一種精神特質呢?
企業文化:忠誠與敬業
從不放棄希望,哪怕是在大廈將傾、狂瀾即倒的危急時刻。1998年前后,濰柴動力因為技改投入過大等原因陷入困境,一度走到崩潰邊緣,工人沒活干也拿不到工資。
在這種情況下,工人作鳥獸散企業土崩瓦解的案例數不勝數,但是濰柴人選擇了堅守,全廠7000多人只有60人另謀出路。
幾個專家級的技術骨干都留了下來,年過六旬的工程師李昌信談及當時情形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雖然困難,但是我還有飯吃。
留下的人終于可以慶幸自己抉擇英明,而回首過往,所有的艱難都難免被成功沖淡。但是設身處地,一個家有老小的工人在當時做出留下的選擇與豪賭何異,而他的內心又該經歷怎樣一種痛苦掙扎呢?
痛苦沒有就此結束,譚旭光執掌濰柴動力之后,大刀闊斧的改革如潮水涌來,其中就包括裁撤冗員2000人,雖然有部分人通過爭取政策內退了,但處在失業尷尬境地者仍不在少數。
改革固有陣痛,工人鬧情緒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在濰柴動力,這一切平靜地進行著,工人沒有鬧事也鮮有怨言。這一切令早就作好應急準備的決策者唏噓不已。
困難時期,濰柴人對企業的忠誠拯救了行將走向懸崖的企業。而在輝煌的日子里,濰柴人的敬業精神同樣感人。
有工人告訴記者,在濰柴動力沒有休息日,大年三十都要加班。對地處都市的企業而言,這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在濰柴動力,一切順理成章,甚至有人說:哪天要是不加班了,我倒覺得空虛,不知道干什么好了。
濰柴動力工人如此,領導也都是拼命三郎。濰柴動力中層干部反映,譚旭光一般都會工作到深夜。
濰柴人后來才知道這樣一件事:1999年10月份譚旭光在一次出差途中發生車禍,摔斷了4根肋骨,被送到濟南治療。
當時廠里正在進行技術人員評聘分開的改革,多數人還不知道譚旭光身受重傷。為了穩定軍心,他纏著繃帶又穿了身厚厚的衣服趕回濰柴動力。為了不讓人覺出異樣,譚旭光還堅持上臺頒證講話達兩小時之久,下來的時候冷汗已經將衣衫染透。
開完會回濟南治療了十多天,譚旭光又長途跋涉到廣西柳州。傷筋動骨100天,他的傷根本就沒有好。
柳工董事長得知他帶傷赴約深受震動,當即表態:以后的合作不會有任何問題。濰柴動力十余年沒有打開的工程機械市場一下子豁然開朗。
自主品牌:創新與中庸
年初,濰柴動力推出藍擎WP10/12發動機。藍擎系列發動機的問世翻開了國產發動機制造史的新篇章,這不僅是因為該系列發動機達到歐Ⅲ排放,更因為濰柴動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濰柴動力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佟德輝介紹說,藍擎發動機是濰柴動力與歐洲著名研發機構AVL聯手開發的,濰柴動力提要求,然后雙方技術人員共同完成。
相當于歐Ⅲ標準的國家第三階段排放標準將在2007年實施,而先行一步的北京今年7月1日就要實行這一標準,環保法規步步升級猶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迫使國內發動機制造商更新產品。當然,重新洗牌也為企業崛起創造了契機。
事實上,國內幾大柴油機制造商早已洞察先機,有所準備,幾年之前就與歐洲的一些發動機研發機構如FEV、AVL等開始合作開發歐Ⅲ發動機。
在開發歐Ⅲ產品的征途上,濰柴動力并不是最先起步的,但是,后發并不一定就是劣勢。
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一些先期開發的歐Ⅲ柴油發動機是以原有歐Ⅱ生產線為平臺的,因此不管是FEV,還是AVL,盡管手里頭有著世界最先進的發動機技術,但是受東家生產條件掣肘,都不能將其技術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以歐Ⅱ生產線為平臺開發的歐Ⅲ發動機最終都上了新的生產線,前期所謂的生產條件限制都成了無謂的畫地為牢。
在打造自主品牌成為制造業大勢的背景之下,稍有實力的企業都在考慮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深諳中庸之道的濰柴動力并沒有急著搶占先機,而是沉著地選擇了謀定而后動。
有了其他企業早先開發歐Ⅲ產品的前車之鑒,濰柴動力就少走了很多彎路。在設計藍圖的時候,濰柴動力技術人員經過反復論證認為,必須上全新的生產線,因此藍擎WP10/12是先有產品,后上生產線,最終得以盡享世界最先進的發動機技術。
另外,AVL也深知此次與濰柴動力合作的重要性。濰柴動力的斯太爾系列發動機在目前國內大功率發動機市場可謂風光無限,市場占有率之高,幾乎無人比肩。
藍擎WP10/12與斯太爾系列發動機處在同一功率段,顯然,前者意在實現后者的升級換代。藍擎WP10/12若能一炮打響,無疑將成為AVL在中國的一張名片。因此,AVL方面對這次合作表現出極高的重視,用濰柴動力一位工程師的話說:比我們還上心。
成功的借用外腦,降低了成本,縮短了開發周期,同時也保證了產品的先進性和可靠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濰柴動力始終堅持自主開發,在研發過程中牢牢掌握著主動權,開辟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縱觀國內內燃機行業,技術多半從國外引進,而這些技術一般在市場成熟期5~10年之后才被引入中國,這種做法適應了特殊時期的需求,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例如,濰柴動力的斯太爾發動機,長時間作為國內重卡的主流動力,連一些國際知名的發動機品牌都無法撼動。但是,要想靠這些被國外淘汰的技術沖擊國際市場,就有些勉為其難。再加上國內排放法規將在2010年與歐洲標準一致,打造自主品牌的發動機就迫在眉睫了。
濰柴動力自主品牌發動機的誕生正好契合了當前行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為開拓國際市場埋下伏筆。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坦言:濰柴動力的目標是國際通用動力首席供應商。若沒有自主研發的產品,這些豪言壯語只能是無源之水。
有關專家了解了濰柴動力藍擎WP10/12發動機之后說:這次濰柴動力自主研發的產品比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同等功率發動機毫不遜色。國際動力之路似乎已經晨曦微露。
回顧自主品牌發動機的誕生,佟德輝說:我們要感謝國內一些先行的同行,他們的教訓成為我們寶貴的經驗。
既秉承了譚旭光一貫的創新思路,又暗合儒家的中庸之道,濰柴動力這次成功開發出自主品牌的歐Ⅲ發動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孔孟文化助推國際品牌
山東是孔孟文化的發祥地,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企業,無論在企業文化還是在外部戰略上,都顯露出儒家思想浸染的痕跡,濰柴動力亦未能免俗。
與同類型的產業工人相比,濰柴人有著對企業異乎尋常的忠誠和對工作發自內心的熱愛,在紛繁浮躁、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這種追求個人道德修養完美境界的精神似乎已經失落了很久,其實這正是儒家追求的內圣。
在外部市場的拓展和自主品牌的開創過程中,濰柴動力審時度勢、游刃有余,一派民族動力、國際品牌的風范,此之謂外王。
作為儒家思想的精神內核,內圣與外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今天,我們看到這種精神在濰柴動力這家企業身上得到了有機的統一。(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