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日益嚴重的外商投資企業避稅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稅收管理研究所副所長代鵬日前呼吁:盡快制定和完善反避稅法律法規體系。
代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于外企避稅問題,如果我們現在不去規范,一旦有關法律突然出臺,將對市場造成震蕩,尤其是對吸引外資造成震蕩,從而影響實施效果。
外企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避稅
目前,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二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政策,即外企從獲利年份開始,兩年免征企業所得稅,三年減半征收,一些跨國公司惡意推遲獲利年份,大肆避稅。代鵬向記者介紹了外企常用的兩種避稅方法:
一是關聯交易。如從國外高價買進原材料,然后低價賣出成品,把利潤轉移到境外,而國內企業賬面上根本沒有利潤,因而無法征稅。
二是推遲納稅。通過某種營銷策略,使企業的利潤高峰期正好出現在兩年免征三年減半期間,從而獲取稅收上的利益。待利潤高峰期過后,宣布企業注銷,然后又投資另外一個企業,或不在這個企業進行正常的投資。這種情況嚴格的說也是惡意的。
代鵬說,衡量企業的避稅行為是否惡意,關鍵看是不是出現不正當競爭與不正當的市場行為。由于我國的稅收政策存在對外資企業的優惠舉措,這些優惠可能被外資企業利用,破壞我國的市場秩序。這在西方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是被嚴格禁止的,而我國對此尚無明確的法律。
反避稅是世界性難題
事實上,反避稅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難題。比如,在納稅天堂巴哈馬成立一家貿易公司,然后這家公司跟這兒進行交易,跟那兒也進行交易,所有利潤都不在本土產生,都在巴哈馬產生,而巴哈馬是免稅的。這種情況中國存在,美國也存在。代鵬說,各國的稅務當局和財政當局一直考慮建立一個國際的反避稅措施,以防止這種惡意避稅。
對于關聯交易,防治非常困難。因為關聯交易非常復雜,而且十分隱蔽。比如一個企業的賬本可能有一尺高,賬務科目浩如煙海,如果逐筆的查證,從人力和物力來說是不現實的。只能是重點監控,同時鼓勵舉報,動員社會力量監督。
代鵬說,目前反避稅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執法力度,發現一起,處理一起;二是構建社會的信用和財務中介基礎設施,因為對所有企業來說,最終都存在財務社會化的問題,也就是企業的財務要逐漸轉向會計師事務所,由這些專業機構來完成。代鵬強調:“從更高的層面來說,就是要逐漸地進行法律的完善。”
稅法制定需要一個過程
代鵬建議,參考美國和歐洲的相關法律,盡快起草中國的反避稅法律。他說,市場不是一夜鑄就的,有一個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輔助措施,這些輔助措施可以讓其緩慢地形成,也就是說,通過不斷的改良,不斷的改進,從而避免震蕩,真正實現市場建設的低摩擦、無障礙。“如果法律法規突然集中出臺,大家都反對,反對的最簡單辦法是用腳投票,我走了,不跟你玩了。最終的結果是你什么都沒有。”
代鵬說,稅收法律的制定從來就不是一勞永逸的過程,而是不斷進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和財務人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稅法如果存在大量的漏洞,最終受害的不僅僅是國家財政,也是企業本身。企業挖空心思只是去找稅收的漏洞,不繳稅,不去改進產品,最終產品沒有競爭力了,整個社會經濟也無法高效率運行。
代鵬說,稅法的基本目標是促進經濟發展。對外資企業所得稅之所以要從獲利期開始“二免三減半”,主要就是吸引外資。中國經濟發展最稀缺的是什么?是資本。而“二免三減半”的政策,可以使中國在勞動力、土地價格比較低廉的情況下,通過給予國外資本較高的回報率來吸引國外資本向中國轉移。至于外資企業享受“超國民待遇”的問題,代鵬無奈地表示,這里有其他國家競爭的問題。資本熙熙,皆為利來;資本攘攘,皆為利往。“與周邊國家如越南、印度等國相比,我們的稅收政策并沒有明顯的優勢。”(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