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7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道,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蕭灼基在此間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十次常委會會議上指出,中國目前雖然經濟實力大大提高,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重要關系存在著畸輕畸重的現象,這種情況不但影響社會穩定,而且影響經濟增長的后勁,迫切需要改變。
一是重GDP增長,輕理順分配關系。表現在GDP雖然大幅增長,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
擴大了,達到五倍之多,基尼系數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零點四警戒線。他指出,必須把縮小收入差距、緩解社會矛盾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最關鍵的措施。要提高農村扶貧標準、提高城市低保標準,提高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離退休人員離退休金標準。政府要向弱勢群體傾斜,向農民傾斜,向低收入者傾斜。
二是重資本要素貢獻,輕勞動要素貢獻。中國資本不足,所以鼓勵投資,鼓勵貨幣轉化為資本,鼓勵并保護資本參加收益分配。但勞動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收入分配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他指出,應該提高勞動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資在成本中的比重,提高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尤其是提高低工資水平。
三是重物質資本投資,輕人力資本投資。他指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發達國家高達百分之七到八,中國則在百分之三左右,甚至低于發展中國家百分之四的水平。為此,政府應該加大教育經費的支出,把教育經費支出提高到占GDP的百分之四到五之間,要鼓勵企業培訓投入,要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加大教育投入,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落實到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和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上。
四是重公共設施投入,輕公共衛生投入。城鎮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四成,而醫療衛生資源卻占全國的八成以上。農村每千人中醫師數僅為零點六八。目前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城市人口,百分之八十七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缺醫少藥情況十分嚴重。國家要在收入增加的基礎上,加大公共衛生支出,改變重城鎮輕農村的情況。
五是重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輕雪中送炭的扶貧幫困。按照聯合國的標準,每人每天收入低于一美元即為赤貧,則中國赤貧人口達二億一千萬左右。大量低收入者的存在、自然災害頻繁災民數以億計,還有數一千萬計的殘疾人和長期傷病人員,作為弱勢群體,需要社會特殊關愛和幫助,這才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王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