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發展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的對策及建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14:3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 ||||||||
隨著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的發布和實施,吉林省也加快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步伐。過去幾年,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趨勢很好,特別是私營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其結構正在向各個領域延伸,促進了吉林省經濟結構的改善。然而,從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近年來的發展情況看,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需要盡快加以改變。為此,提出一些對策性建議,僅供參考。
一、非公有制經濟現狀 近幾年來,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有了比較快的發展。同時,伴隨著經濟趨勢的變化,非公有制經濟內部結構也在隨之發生著改變。既個體經濟在縮小,而私營經濟在不斷壯大。 個體、私營經濟情況 戶數(萬戶) 從業人數(萬人) 注冊資金(億元) 1998年 2004年 1998年 2004年 1998年 2004年 個體工商戶 119.4 42.4 184.4 80.1 92.6 78.7 私營企業 2.5 5.1 30.1 90.4 48.5 684.1 注:數據來源于省工商管理局年報資料。 如表所示,1998年到2004年的七年間,從吉林省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變化的現實中,可以明顯的看出: (一)私營經濟發展強于個體經濟 1998年末,吉林省有個體工商戶119.4萬戶,而到了2004年末卻已減至42.4萬戶了,減少了77萬戶;而注冊的私營企業卻由1998年末的2.5萬戶,增加到2004年末的5.1萬戶,翻了一番還多。 (二)更多的資金投向了私營企業 1998年末,吉林省個體工商戶的注冊資金總額為92.6億元,而到了2004年末,個體工商戶的注冊資金已減至78.73億元,減少了近14億元。而這其間,私營企業的注冊資金,已從1998年末的48.5億元,大幅度的增加到684.1億元,增長了近14倍。 (三)個體從業人員劇減,私營企業用工激增 1998年末,吉林省個體工商戶的從業人員多達184.4萬人,而到了2004年末,其從業人員已減至80.1萬人;而此間私營企業的從業人員,已從1998年末的30.1萬人增加到90.4萬人,增長了兩倍。 (四)吉林省私營企業戶數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2004年全國統計資料看,2003年末全國共有私營企業243.5萬戶,平均每個省、區、市有7.85萬戶。而2004年末吉林省私營企業只有5.1萬戶(省工商管理局年報資料),在東北三省中只相當于遼寧省的三分之一、相當于黑龍江省的四分之三,與南方經濟發達省份更是無法相比。吉林省私營企業戶數只相當于廣東省的13%、江蘇省的11%、上海市的14%。 (五)吉林省私營企業規模小,且從業人員少 吉林省私營企業的從業人數,只占全國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全國每個私營企業的平均從業人數是14人,而吉林省只有10.3人,低于遼寧省19人、黑龍江省14.9人的水平。由于吉林省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相對較少,其戶均從業人員數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于最后一位。 二、制約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還沒有真正形成“全民創業”的思想氛圍 推動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整個社會上真正形成“全民創業”的濃厚思想氛圍。然而,從吉林省的現實情況看,這一氛圍顯然還沒有真正形成。其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相當一部分人的擇業觀念還沒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變化的形勢而發生改變,仍舊帶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思維殘余。比如說,我們中的相當一批人在選擇就業方面喜“公”不喜“私”,更缺乏自主創業的膽識和勇氣。可以想見,當前在吉林省經濟成分中,民營經濟比重低、發展慢,在許多工作崗位上,特別是在大量的社會性服務工作崗位上,其從業人員大多來自于江、浙和四川,很少有當地人涉足其領域,就是吉林省尚沒有有效形成“全民創業”的思想氛圍的集中表現,這對加快吉林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二)政策實施不徹底,執行難到位 近些年來,雖然吉林省圍繞著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但在具體政策的落實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許多新的改革政策理論性強,但可操作性較差。所以,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偏差,部門行為、行業行為、地方行為、個人行為都或多或少地滲透到改革政策執行的過程中。使許多原本簡單的程序,人為地變得復雜化。無形地增加了投資人的許多負擔。使許多投資人都面臨著創業難、經營更難的局面。同時又給一些不法商人提供了機會,使不法企業越假越大,守法企業越守越小。 (三)管理部門的管理和支持“看得見、摸不著”,缺少宏觀指導 吉林省的私營企業經營規模偏小,生產經營方式落后,如“家族式”“親朋式”等。由于私營企業缺少理論上和科學上的宏觀指導,所以在吉林省私營企業中,上檔次、上規模的少,產品科技含量高的也偏少。私營企業的投資人大都缺乏長遠規劃和科學的指導思想,在他們想要做事的時候,就會有許多部門來管,而在他們真的要做什么的時候,卻不知找誰來幫助。這就是投資人們通常所說的政府是“看得見、摸不著”。有些私營企業投資人說:政府給一個好觀念,比給50萬都強。在我國西北地區,那里省份借助于國家西北大開發的政策機遇,大力吸引投資,政策上的寬松環境和扶持力度,質量上的高標準。使那里的私營企業建立基礎要比吉林省做得好。雖然其私營企業的數量不如吉林省多,但其平均從業人員卻大大地超過吉林省。如:青海省每個私營企業平均就業的人數是21.8人;而吉林省少了一半還多。 (四)專家學者、科研機構與私營企業之間缺少交流、溝通的平臺 吉林省有眾多的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都有。而私營企業的投資者與專家學者和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交流、資詢、溝通的機會卻很少。既使有交流也多是個人行為、以朋友、親屬介紹相識等方式相接觸。而真正意義上的技術交流、科技懇談、相互合作等的平等溝通很少。這樣的接觸使雙方相互之間缺少誠信,何談了解。 (五)少數投資者和管理者社會責任感的缺乏,制約非國有經濟的發展 投資者投資的目的為了賺錢,而某些地方領導要求的則是政績。這種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目的和要求,使這樣的企業從成立之初就予示著短命的開始。他們可以違規操作、不用規劃、亂用資源、浪費能源、環境污染、偷稅漏稅等等;以及職工工資、職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義務更無從談起。而某些領導對這些企業又加以坦護,助長了不正當行為的泛濫。 (六)不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制約著處于弱勢地位的非國有經濟 在我們尚不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中,存在著許多管理方面的漏洞。各方面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對各種情況的處理,習慣于規則外的暗箱操作。這就無形中形成了一種“不找人,不好使”的局面。這使處于弱勢地位的非國有經濟企業,站在了一個不平等的競爭平臺上,同時,使國家機構也很容易產生腐敗分子。然而在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很多部門是只認事不認人,只要符合條件,不論是辦證或批文,在規定時間內很快就會辦完。這與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三、建議 隨著國家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實施,一些國有的中小企業都將不復存在。隨之而來的是在轉制過程中,這些企業也變成了新的私營企業。這樣一來,吉林省的經濟結構將會發生重大變化。所以,新的政策措施的推出,將對吉林省經濟發展起到重大作用。 (一)增強政府的服務能力 政府,是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引導、維護和保障的作用。雖然改革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比,其步伐仍顯緩慢。管理中常出現“越位”“錯位”和“缺位”現象,導致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亂管。“多龍治水”無人負責。這種現象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將是治命的危害。所以,加強政府的服務能力,服務于經濟則是第一位的。 (二)構筑溝通平臺,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鋪平道路 據不完全統計,在私營企業中,有40%的企業在創業階段就倒閉或者腰折。其原因,有內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如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技術開發能力弱、產品質量不高等;而外在因素則是各種支持系統不足。如:經營資本和技術后勁不足、信息資源和人才資源以及技術資源嚴重短缺、制約了其持續發展。所以,為私營企業提供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平臺,顯得相當迫切。 (三)加強宏觀指導、增強各種信息的透明度 私營企業由于其性質的局限性和資本、規模、人才等的制約,不能象國有企業那樣,以國家作為強大的后盾給以支持。他們只能靠自己去尋找支持和各種信息。如果政府的宏觀指導能力和宏觀調控能力,對私營企業的服務得以加強。以及各種高科學技術、市場預測、產品前景、產品更新換代等信息能夠及時提供給私營企業的投資者,那么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就會產生飛躍。 (四)提倡為企業服務的公益性政府綜合服務機制 政府為企業服務,是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的必然之路。政府的效率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政府的工作效率、行為方式等軟件條件,構成了企業的所謂政府成本,既企業所付出的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高一分,競爭力就會少一分。如果做得好,這也能成為吉林省企業與外省企業競爭的一種資本。 綜上所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好壞,決定著吉林省經濟是否能加快增長的重要因素。雖然,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但也同時說明,吉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存在著巨大的潛力。隨著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眾多中小企業的職工都將變成私營企業職工。所以,它又決定著眾多人們的生存狀況,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發展。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和環境的落實,要成為吉林省當前經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