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股權分置時代國有股管理大變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14:32 證券時報 | ||||||||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深入,大中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也漸漸躋身其間。股權分置改革將給上市公司國有股帶來什么?作為上市公司國有股管理者的國資管理部門應如何面對這場改革?應如何未雨綢繆,為后股權分置時代的國資管理做準備?這些都是當前國有資產當家人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課題。 非流通股實現流通后,上市公司國有股的定價模式必然發生變
國有股的定價模式改變后,與此相應的國有股保值、增值的目標模式也將發生變化。直言之,國有股的保值、增值將從以凈資產的增減為衡量標準變為以股價漲跌為衡量標準。國有股的價值由股票的市場價決定,其深遠影響之一,是導致國有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趨同,損益與共。 國有股的協議轉讓本是股權分置時代的產物。然而,股權分置改革徹底消除了國有股協議轉讓的存在理由。在全流通背景下,國有股可以通過市場出售,既沒有進行協議轉讓的必要,也沒有價格操縱的空間。國有股的協議轉讓時代結束,其邏輯的必然結果是,興盛一時、頗具爭議的中國式的MBO也將劃上句號。迄今為止,中國上市公司進行的MBO幾乎全部是以國有股的直接或間接的協議轉讓方式進行的,其本身即國有股的協議轉讓之一種。協議轉讓式的MBO終結了,有關MBO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憂慮和爭論也就沒有必要了。 股權分置改革還將終結上市公司國有股的靜態管理時代,迎來國有股的動態管理時代。股權分置改革就其本質而言,就是提高國家股和法人股的資產流動性的變革。在實現全流通后,國有股將變為真正的流動資產,與此相應,上市公司國有股的管理也就從靜態管理變為動態管理。 在股權分置時代,國有資產唯有協議轉讓。但是,協議轉讓既不方便,也缺少合理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改革為國有資產的退出開辟了一條高效通道。全流通后,國資部門可以通過隨時賣出國有股來實現國有資產的退出。同時,改革也為國資部門提供了隨時增持甚至收購上市公司的機會。國資部門可以根據公司經營業績伺機而退、尋機而進,國資部門未必和某個企業存在長期的穩定聯系。對于效益不佳瀕臨死亡的公司,控股股東再也無需割肉輸血,可以一走了之;對于有投資價值的公司或者需要鞏固和增強控股地位的公司,國資部門可以很方便地以市場化方式增持。國有股的動態管理,意味著國資部門變成了真正的投資者,一個憑借投資與理財技能追求投資收益的專業投資者,而不是一個半政府的企業“婆婆”。 在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之間的藩籬破除后,上市公司的并購活動將日益活躍,市場主體以收購流通股的方式爭奪公司控制權將變得容易而頻繁,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地位隨時面臨挑戰,國有控股股東也不例外。如何保持國有資產在意欲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也是國資管理部門不得不關注的一個問題。 后股權分置時代,并購的活躍也將對管理層的行為形成有效約束,可能反倒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由于公司業績不佳導致股價下跌往往增大公司被收購的風險,對于業績不佳的上市公司,國資部門往往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保持控制、抵制收購。因此,管理層將不得不盡力提高公司的經營業績。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各級國資管理部門看來有必要為后股權分置時代的國資管理而預立規劃。 |